发掘出东汉墓1座明墓2座清墓10座 中大13座古墓藏着哪些秘密?

湛江晚报 2019-01-09 09:13

?文物部门已进驻现场。图/据新快报M1号东汉墓出土的动物俑。图/据金羊网中山大学南校区建食堂挖出古墓,6日,这一消息瞬间登上微博热搜。现场一共发掘出多少古墓?是哪个年代的?出土了哪些文物?保存情况如何?有无留下文字记载?7日一早,记者来到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东区食堂项目考古发掘现场,采访该项目考古现场负责人,揭开“古墓”谜团。

勘探发现13座古代墓葬

7日,记者来到中大南校园春晖园饭堂附近。记者看到,现场拟建东区食堂项目地块已经围蔽,项目介绍显示,这一地块本拟新建学生食堂1栋。在这个地块上,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勘探确定的发掘面积为14平方米。

该项目考古现场负责人宋中雷告诉记者,按照相关规定,工程开工建设之前都必须开展考古工作。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8年7月17日就前往该地块进行调查。

“当时现场都是前期留下的建筑基础、硬化面、草坪,垫土非常深,没办法开展考古工作。”宋中雷说,“中山大学配合做了前期的清障,才能保证我们后期考古工作的开展。”

考古勘探工作从2018年11月30日开始,至2018年12月24日结束,持续近一个月。

考古人员在该地块用地范围内发现13处墓葬、1口水井,其中东汉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10座,清代水井1口。

经过综合评估,初步判断墓葬M1、M2、M3三座汉、明墓葬文物价值为B级(重要),保存状况为B级(保存一般),需要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4平方米。目前进入第三个阶段:考古发掘。

已出土37件(套)文物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座东汉晚期墓葬中出土文物最为丰富。宋中雷告诉记者,现场总共发掘出37件(套)文物,其中东汉墓出土文物35件(套),清墓出土釉陶罐1个、墓志1块。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朱海仁介绍,东汉墓的墓室原来是很完整的,人都可以站立通行。现在它的上部已经被晚期、后代建设破坏了,只剩下一个墓底局部。“也非常幸运,虽然只留下了墓底,但还是出土了不少东汉晚期文物,包括陶牛、陶鸡、陶壶、陶罐、陶盖,还有一些陶案残片。”朱海仁说。

现场发掘的明墓中未出土明器。朱海仁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汉代讲究厚葬,视死如生,随葬品一般较多。明墓一般随葬品都比较少。

宋中雷告诉记者,目前出土的文物中还未发现有文字信息。“有一块清代墓志,因为没有进行保护,还看不清楚上面的文字,可能是墓志或者买地券,我们进行后期处理保护后,再看看能否提取到一些文字信息。”

昨日,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也来到考古发掘现场。他强调,首要任务是一定要保护好现场所有文物的安全,并依照程序对文物进行发掘和整理。接下来,再根据专家的意见,对文物进行合理的保存。

专家介绍,预计近日,这一地块的考古工作将告一段落。

专家推测汉墓主人不是平民百姓

此次发掘出的千年汉墓激起了中大学子们的“考古”热情。而中大考古专业学生更是“喜提”现场考古实习机会,羡煞许多高校学子。那么这次出土的随葬品考古价值如何?

宋中雷告诉记者,M1号东汉墓出土的35件(套)文物中,有6件都是动物俑。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朱海仁介绍,此次中大发掘出土的东汉墓,与以往在这一地区出土的东汉墓比较类似。

朱海仁透露,这些文物属于广州地区比较典型的东汉晚期出土文物。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去世后能够建造一定规模的墓室,墓室里有数量不少的随葬品,因此可以判断该墓的墓主人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家庭生活水平至少在“小康”以上。

“通过这次考古发掘,也证明了中山大学(马岗顶)这一带,尤其是马岗顶的东北区确实以前是有人类活动过的痕迹。”宋中雷说。

网友热评

@DD大太阳:中大不要盖食堂了,就地盖一座博物馆吧。

@头卡卡了:谁能想到我在古墓边上吃了四年饭。

@桐君201810:中山大学的考古系,应该先把自己的学校挖个遍。

@二次元的向往:考古系学生开心了——毕业论文不用愁了!

@又是一夏:以后可不可以说自己是古墓派传人了?考古系的同学赶紧上啊,家门口的实习机会。

■揭秘

为什么中大频频发现古墓?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中大第一次发掘出古墓了。

1958年,在中山大学发掘出东汉后期墓葬一座。

1981年4月,中山大学东南区电教大楼基建施工过程中,发现东汉时期墓葬一座。附近还有不少明、清时期和近代墓出土。

《中大校园的东汉墓》一文记载了1981年中大出土的东汉晚期墓葬详情。文中记载,该墓为砖室墓,出土随葬器物30多件,不仅有大量陶器,还有铜镜、玛瑙珠以及约3公斤颗粒完好的稻谷遗存。其中,该墓出土的陶器与此次发掘的东汉墓出土陶器大多类似,如陶塑猪、牛、羊,陶罐、陶壶、陶案等。

不同的是,1981年出土东汉墓还出土了一面简化规矩四凤鸟纹铜镜,5颗晶莹发亮的玛瑙珠,以及陶纺轮等,考古专家据此判断,墓主人应为女性。

近年来,中大发掘的古墓也不少。2006年,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科技综合楼建设工地发掘、清理出古墓葬22座,包括西汉土坑墓8座、东汉砖室墓3座、三国时期砖室墓1座、晋南朝砖室墓10座,出土文物近300件套。

2017年10月,中大博物馆工地发现东汉墓1座、唐代灰坑1座。

考古专家介绍,汉代海珠区并不是现在的一个大岛屿,而是以宝岗、晓岗、赤岗、马岗顶等高地为中心形成的小岛。古人去世后,往往找就近的山冈地带埋葬,这些山冈丘陵常常是古人去世后埋葬的地方。

记者查询公开发表论文发现,1904年私立岭南大学(当时名为“岭南学堂”)迁建广州河南岛(今海珠区主岛)康乐乡,校园占地约35英亩。1913年5月,该校购得康乐乡附近的坟山,后来校园面积不断扩大,至1918年已达135英亩。

■链接

广州这些大学,也曾发现古墓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南汉二陵

2004年,广州大学城考古发掘出被誉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南汉二陵”——五代十国之南汉国的开国皇帝刘岩的陵墓“康陵”以及其兄长刘隐的陵墓“德陵”。

已发现的康陵陵园位于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校区的建筑绿地上,四周绕以平面长方形围墙,东西宽约70米,南北长约150米。

德陵距离康陵800米,虽未发现陵园建制,且墓室被盗,但墓道中出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广州第一次发现如此众多的五代瓷器,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

2006年,南汉二陵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6月,耗资3.2亿元的南汉二陵博物馆局部开放。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明代石人石马墓

2003年,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广东工业大学校区,发现一座玄武岩砌筑的明代山手形夫妻合葬墓。其结构基本完整,形制规范,雕刻精美,对于研究岭南地区的明代墓葬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005年9月,该墓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008年又入编《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称此墓为“曾豫斋夫妇合葬墓”,报刊及网络则多称“明代石人石马墓”。该墓距今400余年,被认为是目前所知广州地区最大的石砌山手形明墓。

广州大学:多座东晋砖室墓

1986年8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在广州大学校园内发掘3座东晋砖室墓,出土铜器、青釉器等文物数十件。

1989年3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在广州大学清理1座东晋砖室墓,出土1方墓志砖,阴刻“甄寿亡亲解夫人墓”,这在广州地区还是首次发现。

本版文字据羊城晚报

新闻推荐

团伙城中村行窃被捕 海珠警方打掉一入室盗窃团伙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栋通讯员吴琼、高蓓蓓、陈玉敏)岁末是入室盗窃案多发的时段。近期,广州海珠警方集中警力打掉一个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