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水上岸 不再漂泊

广州日报 2019-01-05 04:07

2015年10月,黄埔古港一处码头,老渔民在船上生火煮饭。2017年1月,骑行爱好者在渔民新村南面珠江上的一处还未完工的断桥洞口小憩。彼时,渔村的吊脚楼和水棚鳞次栉比地在水面上排列,渔村的身后,琶洲板块正在蓬勃崛起。2015年10月,渔民新村,渔民清洗衣物后晾晒在船头。2018年12月,渔民新村连接水陆的水棚被拆除后,出外海的渔民通过划小艇从大船回到岸上。2018年12月,依江而建的吊脚楼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渔民告别渔船,上岸开启新生活。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2018年最后的几天,广州冬意甚浓,珠江上吹拂着凛冽的东北风。1985年出生的渔民黄师傅坐在刚刚改造装修好的大船上眺望远方,他说自己是新洲渔民新村最年轻的一代渔民,往后村里打鱼的年轻人估计为零了。渔民新村位于海珠区黄埔古村东侧,南隔珠江,与广州大学城相望。村民由各地集中上岸的水上居民组成,上岸的疍家人被组织为渔业人民公社,隶属于白云区渔业联社。这里并不偏远,距广州塔8公里,离琶洲会展中心不到3公里。渔村建成于1966年,建成初期只有100多户渔民,到2015年,已增加到500多户近1500多人。自建村以来,渔民就在村子南面的珠江水域捕鱼作业。当时琶洲岛附近水网密布,鱼虾众多,每天涨潮、退潮时渔民都有大丰收。20世纪90年代后,珠江内河捕捞业急剧萎缩,一部分渔民到珠江口进行远海捕捞作业。近几年,为顺应国家扶持渔民的“转产转业”政策,村子里的内河渔民几乎都已上交渔船,上岸转业,到现在只剩外海渔船50余艘。如今,已经上岸的疍家人经历了从水上到岸上的迁移,工作、生活变得和城市居民几无差异,只有少数从事远海捕捞的渔民仍维持着渔民古老的生计方式。对于年轻一代,传统的渔业生活方式已经失去吸引力。

城市在发展,疍家人的水上生活在历史的洪流中终究抵挡不过时间的号角,逐渐随珠江水远去。

新闻推荐

心脏骤停抢救62分钟复苏

南方农村报讯日前,家住广州海珠区的邓先生因胸闷来到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医,不曾想突然昏倒在急诊门口,心...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