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两百年庐江书院 看两千年岭南“钱”史清代庐江书院变身岭南金融博物馆,成为羊城传统中轴线上重要文化地标

南方都市报 2019-01-02 06:23

[摘要]清代庐江书院变身岭南金融博物馆,成为羊城传统中轴线上重要文化地标

岭南金融博物馆内展品丰富多样。

越秀区流水井大街,岭南金融博物馆开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还记得大小马站书院群内翰墨飘香的庐江书院吗?如今它活化成为新的文化地标,这个清代书院建筑修复后,成为岭南金融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据悉,这是华南首个综合性金融博物馆。

从北京路步行街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踏着石板路走进位于流水井大街的庐江书院,穿过门楼,走进一座青砖墙、锅耳顶的清代古建筑,这里就是面向公众开放的“岭南金融博物馆”。

货币变迁尽览岭南2000年金融史

日前,岭南金融博物馆开馆,从岭南最早的货币广州出土的南汉铅币、到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一系列的金融主题展品陈列在馆内15间的展厅内,修复后的庐江书院被划分为货币、银行、传统金融、证券、保险、对外金融和广州金融等七大展区,展示上至南越王政权建制时期,下至2018年,岭南金融相关的重要史实、事件等。据了解,目前馆藏藏品8500余件(套),展出展品500件,是了解岭南地区2000年金融发展史的重要窗口。

走进博物馆主体的岭南特色的青砖锅耳屋内,记者看到祠堂建筑的天井内加装了玻璃幕墙,祠堂内的巷道上方也加装了玻璃雨棚,这是学习了国内先进博物馆的做法,既解决了古建筑加装空调系统的难题,又方便了参观者在下雨天参观。

走进主馆的“序厅”,墙上看到两条金灿灿的“金融瞬间”时间轴,岭南金融史上的重要节点可一目了然。钱币展区对面则是银行展区,银行展区主要展示了近现代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相应使用的银行工具。1845年,英国东藩汇理在广州设立“银房”,成为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外资银行;1889年我国第一家机器制币厂———广东钱局在广州竣工;民国时期,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等等。

南都记者了解到,岭南金融博物馆是省市区共建的重点金融项目,也是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60个重点项目之一。2016年9月份正式确定临时选址越秀区庐江书院,2018年11月完成陈列布展工作,成为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上的一个重要文化地标。

历尽沧桑清代庐江书院活化

本次获选址建设岭南金融博物馆的清代庐江书院,本身就是见证广州百年翰墨飘香的古书院建筑,是广州大小马站书院群内保存最完好的书院。据史料记载,在清代中晚期,今越秀区大小马站周边曾云集了上百家书院,形成了大规模的古书院建筑群,保存至今有庐江书院、考亭书院、曾家祠、冠英家塾、见大书院、濂溪书院等6处书院。

庐江书院位于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大街29号,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间,历史比陈家祠还早,为广东省内60多个何姓家族(祖籍安徽庐江)出资兴建的“合族祠书院建筑”,是清代省内何氏家族子弟来广州赴考时的饮食起居之所、温习读书之地,因此亦称“何家祠”。

随着城市的变迁,大小马站周边上百家书院建筑逐渐被拆除,仅余庐江书院保留最为完好,1993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大小马站书院群内,唯一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清代书院建筑。

修缮前的庐江书院,年久失修,残旧不堪,电线搭着衣服,天井内有厨房厕所等各种加建物,安全隐患严重,祠堂主体曾被用于开办流水井幼儿园,也曾被作为流水井社区文化站,保留较为完好,周边的厢房成为出租屋,住着71户房客。2014年,为了保护文物建筑,越秀区房管部门对住在这里的公房租客进行了动迁。其后由广州市危房改造建设管理所组织对庐江书院进行修缮,从而恢复了大体原貌。

改造后的庐江书院占地面积约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除三进中堂外,包括大小不一房间共36间,带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包含庐江书院在内的大小马站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是越秀区北京路文化旅游区的重要城市地标,历史遗存丰富,大小马站地块内有市文保单位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和省文保单位药洲遗址。此外,周边的北京路文化旅游区还有千年古道、大佛寺、南越国宫遗址等上百处旅游名胜地标,岭南金融博物馆的建成,将进一步丰富北京路文化旅游区的文化内涵。

小贴士

地址: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大街29号

开放时间(试运行):至2019年1月17日,周二、周四10:00-16:00(每日限量观众300人次,15:00停止入馆)

开放对象:全体公众,12岁以下未成年人必须由成年人陪护或集体组织方可入馆参观。

参观方式:观众凭二代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免费领票。

采写:南都记者吴广宇摄影:南都记者梁炜培

新闻推荐

越秀体育产业崛起 迸发城市新活力

广府达人秀舞台涌现了不少草根刚结束的广州国际马拉松赛文交会专题全力争创环二沙岛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刚...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