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也是监督:以数据服务推动政务服务水平提升
政务服务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民众日常生活甚至宏观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南都通过发布测评榜单的方式持续关注政务服务,过去两周,南都记者对广州市级及11个行政区政务服务水平进行测评,包括16个政务服务中心实地测评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测评,并发布了相关榜单。
榜单对广州各政务服务中心打出了综合分,结果显示,16个政务服务中心的综合得分平均为91.46分,11个中心高于平均分。不仅有排名,榜单还对彼此差距做出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差距主要体现在附加服务、工作人员服务亲和力等方面。不过,这份榜单并非局限于分数和排名,而是着重于呈现问题,并建议广州市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对各中心的业务进行梳理和优化,避免业务扎堆,使更多市民和企业能享受到优质的政务服务。
今年10月,中国政法大学发布的《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8)》显示,广州市政府法治化水平总体排名继续位列前三,其中“行政决策”一级指标在全国排名第一。法治化水平是评价政务服务的重要标准,不难看出,广州整体的政务服务水平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正如南都此次榜单所呈现的,广州辖区内部政务服务水平还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在政务服务软实力譬如工作人员亲和力方面尚有提升空间。
从呈现问题到给出建议,这种分析的逻辑符合一贯认知。在过去对政务服务的相关评述中,外界也经常可以看到类似分析,即政务服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优化过程也必然是系统性的,不同的政务服务中心水平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必须强调彼此协作。
上述思路涉及的一个大背景是,现代政务服务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门,单个部门不可能大包大揽,也不能寄希望于某一个部门挑大梁。一个政务服务中心要提升服务,必须处理好与同级其他部门和上级部门的关系,当然,这里指的是管理学上的关系,它涉及职能、权责的分配,好的关系必然要求清晰的角色定位和明确的职责管理。
提升政务服务,表面上是技术问题,本质上还是要处理人和权力的关系。用通俗的话来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必须明确;该做的事必须做,不能拖延,不能推脱,更不能制造障碍。过去各种“奇葩证明”,或因业务流程出现问题,或因权责分配不够明确,归根结底就是权力关系没有处理好。
好的政务服务必须在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专业、展现效率。如何达到目标?一方面有赖于自上而下的推动,通过关系梳理技术革新来实现;另一方面外在力量的监督必不可少。对于后者,如今面临的一个问题在于,通常在监督的时候过于依赖个案表现,譬如某个“奇葩证明”,譬如某个不合理的窗口设置,甫一报道会引发非常大的社会反响,但缺乏深入专业的分析批评,如此一来,问题部门迫于舆论压力会及时更正,但常常也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境地。一旦舆论压力不再,问题可能换个面目重新出现。
南都对政务服务的持续跟踪报道,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广州政务APP测评,到社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共厕所测评,再到如今的政务服务中心测评,榜单目不暇接,内容蔚为大观。今后南都类似的榜单会越来越多,由点到面,从事实到数据,一目了然,对于外界了解政务服务,对于政府部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都大有裨益。这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库型媒体新的时代使命,也是媒体舆论监督新的路径尝试。
新闻推荐
今年小学六年级暑假课程出现大幅折扣促销现象中小衔接课程有必要报吗?
进入初中后学习进度相当快,没提前准备的孩子跟课程会很吃力。作为辞旧迎新的月份,12月堪称促销季,近期各类促销之中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