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二院胰肾联合移植手术量跃居全国首位 今年已完成53例,手术成功率和术后远期存活率超国际水平
信息时报讯(记者 廖温勃 通讯员 许咏怡)昨日上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举办胰肾联合移植技术成果汇报会。该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陈正教授介绍,截至2018年12月24日,该移植中心已经完成了胰肾联合移植手术64例,手术成功率和术后远期存活率已超国际先进水平。值得一提的还有,今年的胰肾联合移植数量为53例,已经跃居全国第一位。
根本解决糖尿病合并尿毒症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它是全球性的大型流行性疾病,根据流行病学统计研究,201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较2013年增加了1120万,达1.096亿,居全球首位。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4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将达1.507亿,糖尿病肾病患者也将超过1亿。糖尿病可导致全球每年约300万人死亡,若血糖控制不好,很容易诱发肾脏病,导致肾功能受损,可进展成尿毒症。
陈正介绍,胰腺移植是胰腺β细胞内分泌功能替代治疗的有效手段,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是胰肾联合移植的标准适应证;随着研究的深入,国际上认为2型糖尿肾病患者也适宜接受胰腺移植。因此,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最佳的治疗手段就是施行胰肾联合移植术。胰肾联合移植术即为“同时换肾和换胰”,也就是同期植入来自同一供者的胰腺和肾脏,从而在病人体内发挥正常的肾脏和胰腺功能,植入体内的肾脏可以摆脱透析,移植的胰腺能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功能,并可以延缓或逆转糖尿病并发症。
那么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能否只移植肾?陈正表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进行单纯的肾脏移植来治疗终末期肾病,虽然恢复了肾脏功能,但糖尿病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而且肾移植术后需服用的抗排斥药也会对血糖产生不利影响,使血糖比移植前更难控制,糖尿病所导致的血管病变等继发性并发症也会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时间。
供体器官远远不足成为制约
据统计,今年以来,广医二院器官移植中心已完成415例肾移植,主要对象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遗传性多垂肾和肾结石等外科疾病导致的患者。陈正表示,目前肾脏及胰肾器官供体远远不足,目前全国有约60万名患者等待供体移植,而每年仅有约1.5万名患者能够得到移植机会;此外,等待供体移植的患者数量仍在以每年10万人次递增。
“单独的肾移植手术仅需一个半小时,而胰肾联合移植则需要5~6小时,且胰肾联合移植术中外科并发症几率更高,达到38%。”陈正表示,血栓、出血、胰腺炎、吻合口瘘及胰瘘均是胰肾联合移植术中容易出现的风险,这增加了该手术的难度。“术后主要影响长期存活率的问题是有10%左右的移植器官会产生排斥反应,还有20~30%的患者可能出现感染。”但该技术已经成熟,陈正称,近10年来,胰腺移植的成功率和病人长期存活率已接近单纯肾移植的水平。近年来我国的胰腺移植快速发展,且术后效果理想,受者和移植胰腺1年存活率达95%和90%。目前该移植中心手术成功率极高,术后一年存活率达97%。
案例
首例胰肾联合移植
患者恢复健康
邱先生已有20多年的糖尿病史,并于2014年发展为尿毒症、糖尿病肾病。为了缓解病情,邱先生开始在医院接受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疗,但在透析过程中经常出现抽筋、血压骤降、心悸等并发症,透析后更不敢喝水、饮茶,每天就在医院或去医院透析的路上,生活质量极低。
他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寻求根治的方法,陈正告诉邱先生,目前根治尿毒症和糖尿病最好的治疗手段就是施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就是同时将肾脏和胰腺(同一供体)移植到病人体内,这样不但可以告别透析,而且可以恢复正常的胰腺功能,不用服用降糖药或打胰岛素,完全恢复正常的生活。在做完配型检查后,邱先生等待着这一次“重生”的希望。
2016年9月,邱先生等到了匹配的胰腺和肾脏,并成功接受了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术后身体逐渐康复,复查各项指标基本正常。他在昨日举行的汇报会上表示,现在自己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精神面貌等有了质的飞跃和量的提升,已如正常人一般生活。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成小珍通讯员符烽邓哲盈)昨日,“广州市百亿科技信贷成果发布会”在广州创投小镇隆重召开。据悉,截至2018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