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医患关系也要用绣花功夫
珠江瞭望
《广州法院医疗纠纷诉讼情况白皮书》(2015~2017)日前发布。据白皮书反映,近年来广州地区整体医疗环境有所改善 ,医患关系向好发展。但医患双方仍存在一些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存在病历管理不规范,院方未履行告知说明义务等问题。
中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曾说过一句话:“医生治病,就好像把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这个比喻形象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医患之间其实是一种信托关系,有了信任才谈得上托付,医患关系才谈得上和谐。
从上述白皮书来看,医患关系向好发展,与公众的观感吻合。近年来,过去哪种大闹式医疗纠纷确实少了很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医院自身的努力。譬如通过规范化建设,让挂号、候诊、治疗、取药等医疗过程更加规范、透明;通过增加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改善患者体验等。另一方面在于医患沟通更趋理性。与多年前相比,如今医疗纠纷发生之后,大部分患者、家属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减少了对医疗环境的直接干扰。
我们有一千个理由让医患关系变好,没有一个理由让医患关系变坏。医患关系变好,是一个正和博弈,对患者、医生、社会都有好处。是以,哪怕还有一点潜力可挖,我们都要付出百倍努力,把医疗纠纷风险降到最低。据广州中院民事审判庭长陈冬梅介绍,从医疗纠纷诉讼看,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足主要体现为医患沟通不足、诊疗活动不符合当时的医疗水平。关于“医疗水平”,属于医技问题,比较专业和复杂,在此略过不论,而因“医患沟通不足”导致医疗纠纷,则完全没有必要,应设法避免。
在疾病治疗、身体康复问题上,医患目标一致,但看问题的角度未必完全相同。医生按照医学规律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患者按照自身感受提出问题、希望解决问题,两者可能存在视角差异。而且,医生是信息主动方,患者是信息被动方。若双方沟通不足,就容易出现“鸡同鸭讲”现象,甚至因此埋下纠纷的因子。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语言与药物、手术刀相提并论,足见医患之交信息沟通之重要。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甚至认为,在三者中,语言更重要。
毋庸讳言,在医患沟通方面,一些医院并没有予以高度重视。或因病历书写不规范、不详细,未尽告知说明义务;或因医生太忙,缺乏沟通时间,未能与患者或家属有足够的交流,取得共识。有的医疗机构因此被法院认定未履行告知说明义务而输了官司,这样的结果实在不该出现。无论从患者角度考虑,还是从医院自身利益出发,进一步重视医患沟通,显得十分必要且迫切。
城市微改造要用绣花功夫,和谐医患关系也要从细处实眼,从良好的沟通做起。
◎连海平 媒体人
新闻推荐
图/视觉中国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主任中医师郑晓辉文/羊城晚报记者陈辉通讯员张秋霞运动后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