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山》:她终身未婚,与山为伴

信息时报 2018-12-24 01:01

《活山》 (英)娜恩·谢泼德 著管啸尘 译 文汇出版社2018年9月 《中产阶级看月亮》 萧耳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8月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 大家

娜恩·谢泼德(1893-1981),英国作家、诗人。她终身未婚,与山为伴,是最早的女性主义者之一,也是苏格兰现代文学的先驱者,因对苏格兰文化的贡献而于2016年被苏格兰皇家银行印在了英镑上。《活山》是谢泼德唯一一部散文,写于二战末期,因“不合时宜”而雪藏三十余年,1977年方才出版,之后便得到多位英国当代名家的推崇,成为英国文坛的经典之作。近日《活山》由新经典文化推出,这也是国内首次引进这位苏格兰传奇女作家的作品。

娜恩·谢泼德的作品多以苏格兰本地生活为背景,常用极具地方特色的苏格兰盖尔语。1928年,谢泼德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处女作《采石林》,随后又陆续出版了另外两本小说和一本诗集。这六年写就的四本书,奠定了她在苏格兰现代文学运动的先驱地位,但之后她的创作便陷入“一片空白”。写于二战末期的《活山》是她最后的一次创作,也是她唯一一本散文。

此外,谢泼德更是二十世纪早期罕见的女性主义先驱者之一,她生性自由,终生未婚,隐世而居,不好名利,只为自己写作,作品中也流露出对独立和自由的勇敢追求。

作为教师,她曾对学生们说过:女人不一定得坐在炉边织毛衣,大可以放手做点别的事情。正如登山从来都是男人的运动,登山文学从来是男人的文学,但谁说女人就不能登山,不能描写登山呢?

《活山》一书正是她对传统男性登山文学的一次挑战,颠覆了传统的男性登山文学:在书中,她承认自己开始时一心想着登顶,但她渐渐地学会放慢脚步,漫无目的地游走山林,“单纯想要和山待在一起,就像去拜访一位朋友,除了与他做伴,再无其他意图”。这种不功利的心态让她发现了山的另一面,更是获取了和常人不同的视角,写就了《活山》这本经典之作。作为大山的终身游客,谢泼德枕石而眠、又被鹿和鸟唤醒;着迷于花草,又漫步于云端。她在山中观察和聆听,为我们讲述了山区边缘人的辛酸故事,分享了她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描述了她如何安眠、如何观看、如何倾听、如何触摸和感受,乃至于如何存在。这是一次长达数十年、探索自然世界的感官实验,《活山》容纳了谢泼德一生在一片土地上的见闻,每一个章节都分别关注山中的不同事物:山、水、光、雪霜、空气、花草木和鸟兽虫,等等,小到苔藓,大到高山,都在谢泼德笔下变得鲜活。

《活山》出版3年后,谢泼德搬进疗养院,在病床上仍然会出现处身山林的幻觉,翌年去世。

尽管被埋没数十年,但《活山》在出版后便被不断提及和再版,先后被翻译成多门语言,更是被英国知名媒体《卫报》奉为“关于英国自然风景的最佳作品”;进入新世纪以后,谢泼德的作品更是焕发了崭新的生命力,英国当代文坛多位名家均成了她的忠实读者。其中,“行走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将《活山》和《尤利西斯》《达洛维夫人》并列,认为《活山》“凝视着风景的细节,也充满着热情的哲思”,作为谢泼德迷,他本人更是为《活山》写下了万字长序,并多次前往苏格兰高地朝圣;而另一位英国当代知名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则在阅读《活山》时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并探索了阅读对其成长的意义,盛赞《活山》“完美诠释了读书为何那么重要”。这两位名家所撰写的长文均收录于中文版《活山》中,其中温特森书评为中文版特别收录。

现场

“新经典·岩波新书精选”

上市 全方位解读日本

对于中国读者,日本的岩波书店和岩波新书还挺陌生,但在日本,爱书的人可能都知道,“童书看福音馆,文学书看文艺春秋,社科书看岩波书店”。日前,新经典从目前岩波书店已出版的3200种岩波新书中精选出13种图书,合称“新经典·岩波新书精选”,目前已上市七卷:《过劳时代》《格差社会》《京都》《日本的诞生》《日本的汉字》《日本的神话》《日本文化关键词》,“新经典·岩波新书精选”新书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举行。

1913年,32岁的岩波茂雄离开自己执教的神田女子学校,创立了“岩波书店”。起初,岩波书店只是一家旧书店,主要以低廉的价格贩卖收购来的二手书籍。经营一年后,岩波书店出版了夏目漱石的新作《心》,从此名声大振。

所谓“新书”,是日本特有的出版形式,是指新近刊行的学术出版物,“岩波新书”是新书的开创者和领军者。已经走过80年历史的岩波新书,在各个领域汇集了大量的权威学者和作家,在日本又被称为“修养新书”,以培养现代人的文化修养为己任,致力于知识的普及与更新。岩波书店总编辑马场公彦在发布会上说,创始人岩波茂雄曾将“低处高思”刻在石头上,意即生活要朴素,但精神要高尚,岩波茂雄通过这四个字表现他的理想。

据介绍,首批上市的七本“岩波新书”,从历史、经济、文字、神话等角度对日本进行了全方位解读,中国读者能以日本学者的观察为借鉴,审视我们所处的社会与时代,我们当下的问题与焦虑。其余六卷《江户时代》《逆说美国的民主》《近代朝鲜与日本》《现代中国文化探险》《古代中国的文明观》《汉文与东亚世界》,预计在2019年夏全部出齐。

芥川奖得主平野启一郎广州开讲文学

近日芥川奖得主平野启一郎来到广州,与“茅盾文学奖”作家周大新展开了一场文学界的“中日对话”。

平野启一郎在去年带着其作品《日蚀》《一月物语》亮相上海书展后,赢得了读者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反映其核心创作理念 “分人主义”的《日蚀》《一月物语》在“人与神”、“人与自然”方面做出了具有哲学和文学意味的双重探讨。作为“分人主义系列三重奏”的完结之作,探讨“人与网络”关系的新书《无颜者》在今年推出后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网络世界中“我是谁”的热议。

这次的广州之行,平野启一郎还在方所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很有趣的演讲”。他讲到,《日蚀》《一月物语》写于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之后的低迷期,新的网络社会尚未成形,人们处于世纪末无所适从的倦怠之中。所以,他希望能用一种非日常的书写排解日常中的忧郁——或者说,去对抗时代的闭锁性。然而进入千禧年后,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社会问题从一种外在的刚性需求问题,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柔性心理问题。因此,作为“三重奏”的结篇之作,他在《无颜者》中描写了当代年过而立的都市男女,邂逅于彷徨的网络世界中,从而培育出欲望与犯罪的事件。

据悉,2019年,浙江文艺出版社还将重磅推出平野启一郎的全新作品《剧演的终章》。《白色巨塔》《昼颜》导演西谷弘携演员福山雅治、山田百合子领衔主演,同名电影预计于2019年秋季上映。

萧耳: 广州是最富浓情蜜意的城市

日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珠江畔,中产阶级看月亮——萧耳《中产阶级看月亮》新书分享会”在广州举行。文化编辑朱又可与作家萧耳做客学而优书店,与读者促膝畅聊《中产阶级看月亮》。

据萧耳介绍,在《中产阶级看月亮》一书中,小说主人公宋青瓦和冯春航,是一对浅交集、有好感的男女,在人生的时间轴上,他们擦肩而过,另娶另嫁;多年以后,青瓦在平淡婚姻中感到厌烦无聊,从记忆里打捞往昔,终于想方设法与春航重建联系,并顺理成章成为情人。这是一段心灵之爱的旅程,主人公青瓦和春航沉浸在精神层面的契合中,然而,往昔的激情与默契,终究会归于平淡,爱情也终究归于幻灭。分享会上,萧耳从自己现实与书中对广州这座城市的体认开始,描述了自己的广州印象记。她认为,在她印象中,广州给自己的感觉就像电影《甜蜜蜜》一样,“我把广州设计为一个浓情蜜意的地方,把整部书中最浓情蜜意的部分放在了广州。同时,我觉得广州是无论在任何的时代,都是开先河之先的城市,起码它大胆开放,同时跟小说中两个人身上的气质也是吻合的。”

萧耳讲述到,自己刻意远离消费主义、物化女性的写作,意图通过抬头看月亮与低头过日子的向度,建立小说的血肉。据悉,本次分享会是萧耳“中产阶级看月亮七城记”系列活动的第五站,接下来还将前往苏州、杭州,七座城都是与小说密切相关的地点。

新闻推荐

广州召开春运指挥部成员会议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露通讯员交通宣)2019年春运将于2019年1月21日开始至3月1日结束,共计40天。昨天,广州地区春运指挥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