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广场周边迎升级版 打造夜景灯光、增设停车场、骑楼街外设人行道……这片传统广州风情区明年10月前将完成升级
1951年刚建成的海珠广场(资料图片)
改造提升面积约1.3平方公里(范围图)
海珠广场中央建有广州解放纪念像视觉中国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赵燕华
通讯员 穗国规宣
海珠广场,广州第一座城市滨江广场。广场所在的这片土地及周边承载了广州的历史记忆:抗战期间海珠桥被炸与重修、解放军进城,1949年后广州对外贸易、展览、开展文化活动,改革开放后海珠广场附近泰康路、高第街、一德路等传统商业街区逐渐崛起……如今,这座历史地标即将焕发新活力。
19日,《海珠广场及周边地区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市规委会上审议通过。近期将对1.3平方公里海珠广场及周边地区进行改造提升。据透露,该工程将于明年10月前完成。
壹
海珠广场及周边地区是广州最具传统风情的地区之一。它承接云山水脉,是广州两千年历史轴线与滨江的交汇点。但因发展局限,目前周边街区品质较低,亟须改造升级。
周边街区品质待提升
广场北侧,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亦称“广交会大厦”,建成于1959年,广交会在此举办了29届)、广州宾馆(建成于1968年,系第一座全国最高建筑)风貌仍存。广场东侧,华侨大厦(今华厦大酒店,建成于1957年,系1949年后广州第一座专门接待华侨的宾馆)、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侨光馆)依然矗立。广场南临珠江,拥有绵延的滨水岸线,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广场西侧的一德路等传统商业街区汇聚海味、食品、玩具礼品等行业,一度领先全国。
但随着传统商业街衰落,该地区逐渐以批发业为主导产业,其经济效益比较低。同时,街区品质低下,批发产业长期占道卸货,对交通影响较大。而建筑风貌混杂,缺乏维护。
将打造景观步行街
为解决以上问题,《报告》确定了改造提升范围:以海珠广场周边地块、海珠南广场为核心,以起义路、沿江路为主骨架,辐射扩展至民间金融街等周边潜力提升地块与街区。具体来看,北至人民公园,东至北京路,南至南华东路,西至寺前街,包含民间金融街与即将落成的星寰商业广场等设施。总用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近期实施重点位于北岸的越秀区范畴。
《报告》提出,一方面注入新活力,借力星寰广场(恒基中心8.7万㎡办公、7.5万㎡商业)与海珠广场地下商业开发(4万㎡),升级批发商业(8万㎡)和周边酒店办公(60万㎡),永安堂等历史建筑植入文化功能。同时,保护广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塑造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活力街区。
另一方面,聚焦空间品质,将建筑、景观、道路一体化,打造吸引人流的景观步行区,重点包括两广场(海珠广场、海珠南广场)与八条路(起义路、沿江路、长堤大马路、侨光东路、侨光西路、泰康路、回龙路、解放路)。
据统计,近期的改造提升工程,共涉及景观品质提升、道路品质提升、街区及建筑改造、夜景灯光改造等4类22项设计与施工内容。
贰
部分改造工程
“两广场”:南广场建街区博物馆
海珠广场:打造立体化、网络化的慢行路径,将地下商业空间与地面公园整合一体,打造一个地下、地上人流可自由穿梭的活力公园。
调整地下空间方案,控制中庭开口面积,将梯间等构筑物对地面景观的影响减至最低。同时,地下商业一体化设计,紧密连接地铁站,优化地下步行联系。
海珠南广场:打造街区博物馆,丰富现有文化创新功能,增加户外活动空间、改善过街设施、强化步行网络。同时打造多元主题、安全、可驻留的综合性户外活动场所。
夜景灯光:打造国庆主题灯光秀
设计展演主题,打造海珠广场周边国庆主题灯光秀。
同时,拟采用泛光、轮廓等多种照明方式,对重点建筑立面进行照明,突出建筑形象,营造高雅的夜景氛围。
“八条路”:增设临时停车
重点优化慢行带,优化道路断面,连贯自行车道,在骑楼街外设人行道;增设临时停车,策划每条路的主题特色,并对建筑立面进行整饰、改造。
其中:
千年轴线历史之路——起义路,将统一立面风格,增加灯光及绿化种植,成为串联人民公园、高第街、玉带濠、一德路、海珠广场的中轴之路。沿路有改造提升节点17个,其中包括将公房改造为205㎡的起义路叙事博物馆等。
广味十足的金融之路——长堤大马路,将对孙逸仙医院和爱群大厦、海珠南路过街、新堤二横路过街、兴贤里门户四大节点进行提升。
建议
生活空间应保留个性
据悉,《报告》仅是初步方案,在听取规委会委员的意见建议后,还将进行优化设计。
广州规委会委员陆原表示,景观营造是改造提升的一大重点,同时要打造泛广场、慢行系统,聚集人气。但要结合好周边的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平衡好慢行系统与疏解能力的关系,让人流到达与疏散快速的同时,也能享受慢行。此外,他还提出,要注重业态的提升,对进入的产业可设一定限制,或对已有的进行转型。
广州规委会委员冯原则表示,要将该片区看成“活的城市博物馆”,注重生活和游览的共生。品质提升要注意街区自身的历史特点,不能将其整齐划一,“生活空间应该保留个性,保留生活的丰富性特征”。
广州规委会委员潘奋表示,该片区想引入人流,最重要的还是解决交通问题,可建地下停车场,做好道路疏通。同时,西堤二马路等地可做间断性的步行街,如周末设为步行街,以吸引人流。
同时,多位规委会委员均对夜景灯光改造工程提出了建议,希望考虑到附近生活的居民,并要根据建筑饰面来塑造灯光夜景。
历史
废墟重建
据史料记载,清代的海珠广场一带,汇集有两个大规模的水果集市和农副产品交易集市。
1938年,日军空袭广州,海珠广场附近的五仙门发电厂和海珠桥成为日机轰炸的重点,虽然炸弹没有直接击中过两者,但海珠广场一带的民居大量被炸毁,整个地区沦为废墟。1949年10月14日,国民党军队在撤出广州之前,炸毁了海珠桥,爆炸的破坏力令海珠广场一带更是狼藉一片。
解放军进城后,为了恢复珠江南北两岸的交通,广州市首任市长叶剑英立即下令抢修海珠桥。1950年年底,海珠桥终于修复通车。随后,广州市政府组织人力对海珠广场的残垣瓦砾等进行清理,并拆除周边残破民房,使这片区域成为宽阔干净的空旷之地。
之后,广州市政府开始了广场建设规划。1951年,海珠广场建成,这片战争废墟彻底旧貌换新颜。(孙海刚)
制图/李焕菲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罗阳辉实习生凌雪敏通讯员吴琼)“10086”发来信息,手机充话费充100送200,充200送500?骗人的,是诈骗分子利用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