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植物园兜兰属植物研究处于领先 已育成200多个兜兰新品种

广东科技报 2018-12-21 13:03

本报讯(记者冯海波通讯员周飞)华南植物园曾宋君研究团队在兜兰属植物的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种苗繁殖、产业化生产、分子机理和保护方面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研究水平处于全国领先,种苗繁殖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相关成果“大花蕙兰和兜兰新品种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也于今年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兜兰由于独特的花朵造型、绚丽的花朵色彩、持久的观赏花期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国际上的高档花卉。但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对其过度地采挖,兜兰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植物物种之一,许多种类已濒临灭绝,所有兜兰野生种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而被禁止交易。而在兜兰产业化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缺乏种苗的规模化繁殖技术、花期难以调控和茎腐病严重等原因制约其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曾宋君团队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STS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10多个项目。已收齐国产兜兰属植物27种和国外的原生种52种共79种,是世界上收集兜兰种质资源种类最多的单位之一,另收集到具育种价值的优良兜兰亲本300多个。已育成200多个兜兰新品种(品系),其中40个兜兰新品种在RHS上进行了登录,8个兜兰新品种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近期已利用子房注射法、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等方法将FT基因转入了多花型兜兰中,有望使多花型兜兰营养生长期从6-8年缩短到3-5年。

同时,团队已完成了50多个兜兰原生种和100多个杂交种的无菌播种技术研究,并能进行种苗的规模化生产。至今已发表相关兜兰繁殖论文20多篇,并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摩帝类兜兰优质种苗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在已获得国内发明专利的基础上,申请了国际发明专利并又在日本申报了专利保护权。而专利“兜兰的杂交育种及其种苗繁殖方法”于2017年11月获得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证书”。通过与广州华大锦兰花卉有限公司等合作进行了兜兰的中试生产和示范推广,已生产兜兰200多万盆,总产值已达1亿多元,销售收入已超过5000多万元。

在兜兰保护研究方面,团队对彩云兜兰、杏黄兜兰、白旗兜兰、海伦兜兰等进行了系统的种质资源调查。特别是海伦兜兰原报道只有11株,一个分布点;但经过详细的调查,已发现11个点507株。此外,在进行规模化繁殖的基础上,已对彩云兜兰进行了野外回归,相关成果作为主要内容曾于2012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和广东省环保科学一等奖。

新闻推荐

广州第九十八中学建成全市第一个人晷广场 冬至中午对外开放

本报讯(记者莫文艺通讯员李建基)近日,广州市第九十八中学(海珠区工业大道石岗路)建成了全市第一个人晷时光广场。这对青少年学...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