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思路说减负

南方教育时报 2018-12-21 09:36

EQ作用于IQ的原理不难理解,就是EQ为IQ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不竭的内驱力。明智的家长、聪明的学生、理性的老师一定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兴趣爱好激活知识学习,以知识学习反哺素质提升。

□ 黄建海

中国教育3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近期发布的《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让“减负”再次成为教育热点话题。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广州高中教育质量在校学生认同榜2018》也显示,高中生对学业满意度最低,三成学生日均写作业超4小时;近五成学生参加课外培训;不到半数学生对课休锻炼表示满意。可见,减负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笔者认为,就减负谈减负,恐怕永远也走不出迷思,不妨换个思路,看是否能拨云见日。

优秀生用不着减负

说实话,减负不是新问题,而是一个纠缠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有意思的是,对于真正的优秀生而言,减负从来都不是问题。这从每届高考高分考生群体所展现出的一些共性特征可以加以佐证。每年的状元中不乏学业成绩好,综合素质优者——有的直言自己从不补课、不熬夜;有的坚持体育活动、坚持阅读;有的只是对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微调,并未完全放弃。他们的总体表现是心态较为放松,自信而阳光。广雅中学曾经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连续几年高中时期图书借阅率排名靠前的学生,往往高考排名也很靠前,有的学生即使到了高三,照样坚持阅读。这说明阅读不仅没耽误学业,反而为学生的高考加分不少。

义务教育知识识记减负

素质成长加码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综合素质进入中、高考评价与录取已是铁板钉钉,而综合素质评价是最有效的减负。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强调和实施,帮中学生把原本被知识识记占据的发展时空重新夺回来。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心智成长的关键期,尤其要注意身心健康与学业才艺的和谐发展,强调EQ与IQ的协调共生。应试一头沉不仅无限期地为知识识记增负,更大的危害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但凡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多表现为行为习惯不良、学业不求上进、精神萎靡不振。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的原动力,就是我们常说的EQ不好影响了IQ。

EQ作用于IQ的原理不难理解,就是EQ为IQ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不竭的内驱力。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靠的就是EQ。明智的家长、聪明的学生、理性的老师一定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兴趣爱好激活知识学习,以知识学习反哺素质提升。《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显示,几乎100%的家长希望学校增加选修课,鼓励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还有近7成家长也赞成增加体美劳相关课程。

素质教育的提升远比应试能力的提升难得多。任何一项素质的发展都需要巨大的时间和心力的付出,没有一定的意志力和精神支撑是难以为继的。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无非是把知识应试减下的负担,置换到素质发展上来。这样一来,很多学生的总负重较之前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区别是这个负重是学生乐意接受的。

我们早就注意到这样的事实——每当体育节、艺术节期间,置身于欢腾的校园,学生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与欢快,那分明意味着,青春激荡下的荷尔蒙可以转化为学习的高效率。看来,义务教育注重素质成长,孩子与家长立场相近,关键看学校如何作为。只有把素质评价切实贯穿于中、高考招录环节,使其真正起到指挥棒的作用,让义务教育全面向素质教育回归,这样减负才会有成效。

高中减负靠学生自立

就生理和心理特点而言,进入高中准成人阶段理应开始加压,而不是减负。高中减负最主要的特征是靠高中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觉醒。在准成人阶段,学生应为成人做准备,开始锻炼自我成长、自主学习。“玩命的高中,快乐的大学”现象表面上看与应试负担过重有关,但究其实质是育人失败导致的。显然,一个成熟稳重的大学生不会荒唐到以“学业负担重”为由放纵对自我的要求。恰恰是那些在高中时期,没有完成自立教育的人,才以拼命的中学为由,在“快乐的大学”中荒废学业。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帮高中生度过准成人阶段,即上好高中开学第一课:学业与生涯规划。从踏入高中校门的一刻起,就要树立理想,对自己的学业与生涯有一个明晰的纲领性规划。编写好成人宣言书,等于为自己提前准备好了成人礼。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新闻推荐

专注全球招才引智20年 海交会今年五万人参会是窗口更是平台,2018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0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今天在广州开幕

是窗口更是平台,2018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0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今天在广州开幕...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