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中山大学执教 鲁迅那时候做了啥年度大戏《行在南国·周先生》呈现不一样的周先生

南方都市报 2018-12-21 06:19

[摘要]年度大戏《行在南国·周先生》呈现不一样的周先生

小图:剧中鲁迅与学生交流。大图:徐凡饰演的鲁迅很有张力。

很多人都觉得鲁迅就应该是横眉冷对不苟言笑的,其实生活中的他是十足的段子手,顽皮得不行。陈丹青说他是中国一百年来“第一好玩儿的人”。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出品,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点剧目—《行在南国·周先生》正在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十三号剧院演出,这部大型人文历史原创话剧,重现了1927年间鲁迅在广州中山大学执教数月的短暂经历。

刻画鲁迅的喜怒哀乐

在鲁迅发表其经典代表作《狂人日记》100周年之际,《行在南国·周先生》的上映正当时。话剧着眼于鲁迅在广州期间与青年学生、与挚友同僚、与知己爱人间的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无奈甚至恐惧。

该剧由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国家一级导演王筱頔执导,邀请了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刘树纲为其操刀编写剧本。王筱頔介绍,鲁迅在广州这段时期是他的彷徨期,他在广州接触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再到上海的时候,就非常坚定地选择了一条战斗的道路。

鲁迅与许广平的感情戏也是该剧重要的一部分,“这种力量是通过许广平传递给鲁迅的,我们认为两个人同样都是非常伟大的,而鲁迅在广州的这些经历,也是广州这座城市的财富。”

现场弦乐打造诗意氛围

该剧从内容呈现到舞美设计都全然以诗意、写意的氛围娓娓道来,用“凡人”的视角重新认识这一位文坛“伟人”。

开篇序幕,舞台中央古筝+弦乐的演奏开场,一整摞倾斜向观众席的巨大书稿非常瞩目。书页上虚实变幻的版画、老照片、倒影等等,将双面书页的舞台设计变成了超大屏幕的双面投影。7米高的书稿,360度的舞台旋转,带起被书稿切割的双面空间切换,周先生的长袍、许广平的旗袍,还有中山大学校徽校服,数十个场景,剧目舞美设计呈现冷峻高级的基调上点缀复古的民国风情。

话剧的舞美设计方面充满了设计感,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季乔和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师邢辛参与制作。季乔通过旋转舞台坚硬的底座来展现鲁迅的傲骨,他说:“鲁迅所有的思想和思维状态,是通过他的思维和文字,通过他的纸张散发到整个社会,纸张一层一层,从上面到侧面,都有不同的尺寸、不同的尺度,通过稿纸来体现鲁迅无限的思想。”

邢辛则介绍,舞台空间非常简洁、空灵,象征意义强,主色就是黑白两色,黑白冷峻,整个舞台呈现很素雅、单纯、很有力量。

此外,该剧的亮点还在于运用了全新的“乐章式”叙述方式逐步呈现,在话剧的主体演出中搭配古筝、弦乐四重奏的并行演绎,更是在舞台上特设了乐池区域专供乐队全程陪同,音乐亦是为戏量身定做,原创作曲。音乐方面邀请了董为作曲,董为原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曲。王筱頔表示,这是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一次全新的尝试。“对于鲁迅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我们应该有责任把他立在舞台上。”

25位演员同台演出徐凡饰演鲁迅

《行在南国·周先生》这剧共计30多个角色,由25位演员同台演出,演员们穿着中山装、小旗袍、浅蓝上衣玄色裙,以浓浓“民国风”展示年代众生相。

“鲁迅是中国人民太熟悉的人物,这样伟大的一个人物,他的这种广度与深度、思想性如何体现出来,恐怕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即使你有这样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在舞台上毕竟还是一个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艺术的表现力与体现力给它呈现出来,这些东西综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艺术性的立在舞台上的鲁迅的形象,”饰演鲁迅的徐凡表示,在此之前对鲁迅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少年闰土》里描述闰土的画面。为了演好鲁迅这个角色,他花6个月时间准备,排戏之前看了很多鲁迅写的书、小说、杂文、杂感,以及关于鲁迅在广州这一段的记录,“发现鲁迅是个很伟大的人、思想家,他看到了平常人所不能发现的。”

采写:南都记者李春花摄影:南都记者张志韬

新闻推荐

《大饭店》即将上演 七位顶级舞者带来视觉盛宴

《大饭店》剧照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素芹)由黎星工作室出品,黎星、李超导演,黎星、李倩、谢欣、李艳超、于建伟、胡婕...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