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知识城腾飞园总经理黄国祥解密腾飞园产城人融合之路 中新联手 助力广州抢占大湾区知识经济新高地
广州知识城腾飞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祥先生腾飞园高层办公楼实景图腾飞园独栋办公楼实景图
专题
广州知识城腾飞园里,小朋友在草地上嬉戏玩耍,金领们在写字楼间行色匆匆......这里不仅汇聚了引领全球科技潮流的70家企业,还有上千户居民在这里安居生活。产城人的深度融合,在腾飞园得到了完美诠释。
随着中新广州知识城于2018年11月升级为国家双边合作项目,作为知识城的中新合作标杆——腾飞园,将如何把握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广州腾飞园总经理黄国祥先生近日指出,广州腾飞园在承载新加坡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也极大限度的展示了新加坡高科技园区先进规划理念和管理经验。通过“筑巢引凤,打造产业集群”的产城人融合模式,腾飞园将助力广州抢占大湾区知识经济新高地。文、图/陈钰凤曾繁莹
“扬州炒饭式”
规划力推产城人融合
很难用单一的业态模式来概括广州腾飞园。这里不仅有写字楼,还有住宅、酒店、花园、学校、商业、企业服务中心等等,各种功能业态相互融合、生机勃勃。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加坡式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内部各个要素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产城人三者在这里深度融合。
这样一种理想状态,是如何做到的?黄国祥先生将其归功于“扬州炒饭式”的园区规划。与此前注重单一业态独立性的传统“西餐式”规划不同的是,“扬州炒饭式”规划注重的是整体的协调性,强调园区内各种元素的相互融合。园区融于城市、人才融于园区,人们在园区内能实现居住、工作、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各种业态相互促进,从而保证了园区生生不息的活力。
腾飞园所在的知识城,由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进行整体规划。知识城的整体呈狭长的分布,像一个峡谷地带,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始的山体和水资源环境。腾飞园位于知识城的南起步区,建筑总面积达48万㎡,分两期开发,涵盖写字楼、住宅和商业配套等,绿化率高达40%。目前一期产业园已经基本落成,宜居宜业、产城融合模型已现。
预留用地为企业定制办公楼
腾飞园一期为企业提供了3种类型的商务空间:拥有3000㎡超阔大平层的高层办公楼、实用率高达80%以上的企业总部独栋办公楼以及高端定制型综合办公楼。
与其他项目满满当当的规划不同的是,在腾飞园的沙盘里,4栋高层办公楼和12栋独栋办公楼已呈带状分布,但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片空地,显得有点突兀。“这是我们预留的地块,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独特的办公空间。”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正是新加坡产业园的独到之处。腾飞园借鉴新加坡的开发经验,没有一次性将所有土地开发完成,而是保留一定预留用地。随着项目的推进,当产业的聚集已现雏形之时,这些预留用地就能满足有个性需求的企业,根据他们承重、层高及一些特殊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办公产品。
腾飞园里除了新加坡风雨连廊、垂直绿化等新加坡特色元素,在产品打造上也汲取了广州本土岭南文化的精髓。比如其高层写字楼采用满洲窗的岭南元素设计,住宅的外立面采用了黑白灰相间的岭南中式风格等,尽显岭南风貌。
70家行业翘楚云集
主攻智能技术、生物医药产业
腾飞园产业规划定位遵从广州知识城“IAB+NEM”战略集群的规划,即以引进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文化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的国内外一流企业为目标。据悉,目前腾飞园一期产业园已开发落成约25万平方米,吸引了广州来恩生物医药有限公司(LionTCR)、中新广州知识城首个共享办公空间——中国联合办公领域首个达到领军级别的企业优客工场等近70家企业的进驻。这些企业以智能技术和生物医药行业为主。
黄国祥表示,作为广州知识城中新合作的标志性园区,腾飞园将进一步“筑巢引凤,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助力知识城成为广深科技走廊“主引擎”。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第一要素,腾飞园坚持走产城人融合的道路,在人才引进方面落地黄埔区的“美玉十条”政策,对人才方面的支持包括安家费、人才津贴、住房补贴、收入奖励以及各类人才的项目资助等方面,以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政策。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叶卡斯通讯员穗农宣)在广州10日至11日举办的广州国际种业中心与“大湾区"菜篮子"”融合建设研讨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