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麟:课外生活是学习的重要部分
他思维缜密,征服奥数不在话下,数学科学研究曾获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他不受束缚,体育运动轻松驾驭,社团活动开展如火如荼,用丰富的课外生活把书读活,他就是本期的封面人物——广州市执信中学的刘俊麟。
数学研究全国赛场夺冠
因为妈妈是数学老师,所以刘俊麟接触数学学习比较早,“小学三年级就被家人"逼着"去学奥数了。”虽然当时在课外培训的竞赛班,刘俊麟的数学成绩排名都靠前,但天外有天,面对培训班上的同龄“大佬”(数学很厉害的同学),刘俊麟暗自给自己定了个追上他们的奥数成绩的目标,为此,他每天放学后上课外辅导班到晚上九点,回到家还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刘俊麟笑称自己“小小年纪就已经有熬夜的经历了”,“虽然很辛苦,但是那段经历教会了我数学解题的方法。”学习奥数的经历为刘俊麟打下了很好的数学基础,也为他后来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项目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赛场上,刘俊麟凭借着《贝特朗问题的争论之本质》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数学类仅两项一等奖),同时该文章也发表在去年六月下半月的《数学通讯》上。“贝特朗问题是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概率问题,迄今仍时有讨论,学术界普遍认为贝特朗问题引起歧义的原因是由于无差别原则的不同运用所致,我们认为是由于关注随机试验结果的不同属性导致样本空间的不同,从而度量方法不同所致。前人在这个问题的争论仅限于定性研究,我们在本文中第一次给出了贝特朗问题三种解答下的分布函数表示,说明三种解答分别对应了三种不同的概率问题。”这个解释起来更显得高深莫测的选题源于高一的刘俊麟在练习册上遇到的一道概率题,“那道题目问的是概率的问题,答案给了一个正解和一个错解,我发现错解与课本上扔飞镖扔中圆心的概率是多少的例子是一样的,产生了疑惑就去请教老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翻找资料,在一本概率的哲学原理书上看到贝特朗悖论跟这个题目很相似,所以就开展了后续的研究。”
刘俊麟解释说,这个问题十八世纪就有人提出来了,之所以叫悖论是有很多种解释,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这违背我们的认知,广泛被接受的有三种答案,研究中也关注着三种解答,之前对此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的分析。“既然定性分析了一百多年,也没有确切的答案,我们是否可以用定量的方法去分析,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因此,刘俊麟把分布函数应用到这道题的分析上,给老问题用了新方法,“最主要的困难是计算一些分布函数,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计算量,还有就是概念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概率学的概念,一些词的定义,比如样本和样本空间,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是对他们对于定义方面的混淆。”
这让普通高中生“望而止步”的研究课题,刘俊麟却觉得很简单,“这里面的计算也是普通高中生都能做的,有不少概念是大学的入门内容,我们也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看概率”。
丰富的课外生活可以把书读活
刘俊麟认为,学习不应该成为中学生的生活的全部,还应该有其他的活动。刘俊麟觉得把书读活了才有意义。虽然学习任务很繁重,但是他的课外生活同样精彩。刘俊麟曾获得广州市机器人大赛一等奖,高一的时候入选广东省英才计划学员,跟着中山大学姚正安教授学习,获得参加“樱花计划”赴日交流的机会,参加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大赛获得了Finalist(全球前7%)。“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从初二开始自学微积分,高难度的问题会学校的资源和向英才计划的导师们请教,也常去听一些讲座。”
此外,刘俊麟还曾经是学校国旗班班长,获得过“感动执信”并代表国旗班发言,曾经是学校摄影社副社长并跟其他学校的摄影社社长一起创建了“广州市中学生摄影联盟”。“我们一直在探寻和其他社团一起进行"双边合作",建立一个成熟的"联盟"”,高二的时候,他们联合华附、省实、广雅、三中等二十多所学校的学生,举办相关交流会及广东省中学生摄影比赛比赛,该比赛曾在广州某大型商场举办过摄影展。
让刘俊麟引以为豪的是,作为执信中学美式橄榄球社的领导人,投入到美式橄榄球在校园的推广中,他们在学校开展橄榄球体验营,给没有接触过的同学普及相关知识和体验,组建橄榄球比赛,让更多人参与到其中。“这项运动比较推崇团队精神,甚至是场上场下的协调员、教练、后勤之间都要相互配合,现在学生都沉迷学习,对体育运动的了解也不够,希望多点学生参与到运动中。”刘俊麟从学校足球队“跳槽”到橄榄球队后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激发社团活力。
滑雪也是每年寒暑假刘俊麟必参加的运动,而交响乐能够缓解他在备战出国考试的压力。“其实大家对出国有误解,不用参加高考并非像大家认为的很轻松没有压力,其实压力更大,托福、雅思还有美国的高考——SAT,这些对中国学生应该是比较难的。”刘俊麟告诉记者,申请国外的大学考试的成绩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国外高校会更看重课外实践和学术研究。
虽然不用参加国内的高考,刘俊麟还是经常会回学校参加诸如校运会之类的集体活动,“感觉和现在的同学越来越有距离感,但是未来我们还会越走越近的。”刘俊麟现在比较自觉,自己规划自己备考时间,平衡各种考试和活动,和准备各种文书。
目前我们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有答案的问题,却很少就探索未知的事情,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中学生应该多花时间投入科技创新,现在国内外都大力鼓励中学生创新,从小培养学生钻研的精神。同时,科学探究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失败中度过,只有很少的时间才会出成果。另外还要对科学要保持好奇心,多问自己为什么,突破传统的想法,不要随波逐流。此外,还要有批判性思维,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刘俊麟
新闻推荐
近日一篇名为《故宫口红,真的真的来了!》的文章刷屏朋友圈,文中称,故宫首款彩妆“故宫口红”诞生,并推出6种色号,开放购买,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