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是蒋大为最早成名地,也是朱明瑛的“第二故乡” 那些熟悉的旋律背后,藏有广州故事
前日,蒋大为、朱明瑛、杨洪基、郑绪岚等来到广州,参加广东卫视大型原创时代记忆音乐节目《流淌的歌声》第三期“激情岁月”的录制,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分别诉说了他们与广州的情缘。原来,广州才是蒋大为最早成名的地方,而朱明瑛翻唱《万水千山总是情》时,粤语歌词中的发音咬字是跟广东迎宾馆的服务员学习的。
蒋大为:
1977年,我在中山纪念堂唱出名
作为《西游记》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可以说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蒋大为在《流淌的歌声》中就唱响这首时代金曲,在讲述金曲背后故事时,他透露自己并非这首歌的首唱者,10集之后的《西游记》片尾才响起他的歌声。1986年央视播出《西游记》时曾一度被叫停,剧中配乐随后进行修改,片尾曲则由女声改为男声,蒋大为说:“我当时正给吉林台的7集电视剧《林海雪原》录歌,那个录音棚正好也在录《西游记》,一直找不到合适声音的音乐编辑就说,"大为你帮我们试唱一下",结果我练了练就试唱。”
没想到,片方仅通过电话听了一遍就敲定蒋大为版本的《敢问路在何方》,杨洁导演更是从“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两个滑音处理,联想到了拍摄时的种种考验,“后来我听音乐编辑说,杨洁导演晚上听了我这个版本的《敢问路在何方》,眼泪下来了。”蒋大为说,“我理解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这首歌,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小到老,就(像)取经一样,经历种种磨难。就算我们有一点成功,有一点光环,一路走来也是经历了坎坷。”
蒋大为还分享了另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他说1980年演唱《牡丹之歌》之前,他在广州就走红了。“其实我最早是在广州出名的,并非在北京。因为我1975年年底刚到的北京,1977年秋交会就来广州,那时我刚在北京崭露头角,来到广州却一连在中山纪念堂唱了半个月,天天晚上唱,一次唱11首歌,一下子就出名了。”他还现场演绎了一段当年在广州演唱的《祝酒歌》,不同于李光羲版本,这一首更偏向朝鲜族音乐风格。
朱明瑛:
服务员教我粤语歌词的发音
如果说中山纪念堂是蒋大为心中值得纪念的广州地标建筑,那么让朱明瑛念念不忘的,则是广东迎宾馆。前日受访时,朱明瑛提起向粤剧大师红线女学唱粤剧的往事,她说当年萌生了要传承老艺术家优秀作品的想法,于是拜师红线女学习《卖荔枝》,“我特别喜欢她唱得那么的细腻,我就想广东人很有福气,能够有这么美妙的声音。”
朱明瑛谦虚表示,自己学了《卖荔枝》但不代表就能唱,“我还是不死心,后来又学唱一首《万水千山总是情》。”当时在广州录制唱片的朱明瑛,所住的地方正是广东迎宾馆,于是她就请那里的服务员小姐姐教她粤语歌词的咬字发音,“我没想到这首歌特别受欢迎,应该说不是我的功劳,是那个小姐姐的功劳,是我们广东观众对我的宽容,(不管)唱得标不标准都说很好,所以这首歌就成了我的保留曲目。”
不过,朱明瑛在《流淌的歌声》舞台上演唱的歌曲是《回娘家》,她说因为广东对她而言,就像第二故乡一样:“非常感谢广东观众是我第一批的观众,对我那么多年都那么好,没有你们的掌声我也走不到今天。所以我特别觉得广东是我的家,我的第二故乡,这次就选择了《回娘家》,回到广东这个家。”
另外,杨洪基在节目中带来代表作《滚滚长江东逝水》。再次回顾与这首歌结缘的过程,他透露,25年前是曲作者谷建芬打电话让他去录音,面对20多位歌唱家的竞争,经过三次遴选,才最终“拿下”此歌。他说这些故事也许有观众听过,会觉得乏味,“但是我总觉得,这些故事说起来对我自己还是有些鼓舞的,希望对年轻人也有所激励,只要努力奋斗,就会有成功的机会。”杨洪基还表示,自己对当年的演绎并不满意,这一次上节目会将对作品的新感受呈现给观众。
《流淌的歌声》将于12月29日起逢周六21:10,在广东卫视播出。
新闻推荐
受委托,我公司定于2018年12月28日下午14:30在广州市东风东路555号(粤海集团大厦)1603室公开按现状拍卖下列标的:1、油罐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