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四十年守护羊城安宁 砥砺前行 争当改革创新排头兵 广州公安事业40年来取得辉煌成就,为广州构建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作出贡献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萧嘉宁
改革开放,改变了生活,改变了时代。40年来,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州公安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40年来,广州公安民警励精图治,用热血和忠诚铸就金色盾牌,40年不忘初心守护羊城安宁。
40年改革开放,40年砥砺前行。广州公安在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化中,锻造强大的警务综合实力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服务广州的经济社会建设,为广州构建现代化的城市治理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争当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
破案
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每年下降超10%
40年来,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和对敌斗争“两个前沿”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广州公安坚决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侦破了一批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案件,及时妥善处置了一批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牢牢守住了祖国的“南大门”。
广州警方维护政治安全力度不减。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先后取缔一批非法刊物及非法组织,确保了港澳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进入21世纪,连续打掉“影子兵团”“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非法组织。
广州警方通过成立独立建制的反恐怖支队,做强专业打击力量,构建联合反恐怖侦查新模式,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对暴恐活动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40年来,广州刑事案件的犯罪形态经历了从传统到新型、从零散化到组织化、专业化的过程。广州公安坚持严打突出犯罪、聚焦新型犯罪不放松,全面探索和推进专业化、合成化、法治化、科技化的现代刑事侦查体制建设,2017年全市命案宗数较2013年下降28.4%。
为扭转改革开放之初刑事案件多发的局势,广州公安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先后侦破“珠江河面碎尸案”等恶性案件。上世纪90年代,按照“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犯罪”的原则,不停顿地组织各项打击行动,曾经猖獗一时的“车匪路霸”“飞车党”一一消亡。进入21世纪,先后组织“三打两建”“六大专项”“3+2专项行动”“飓风行动”“扫黑除恶”等专项打击行动,彻底清除违法犯罪滋生的土壤。
针对新型犯罪“先发性”特征,广州公安聚焦涉电信诈骗、涉众型经济犯罪、毒品、食药环等新型犯罪,创新打击策略和机制,坚决遏制高发势头。2015~2016年,在全国率先成立“广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实现相关业务警种及银行机构、电信运营商进驻合署办公的新型实战化运作模式。2014年以来,以防控金融风险为重点,强化预警打击和稳控处置等工作,先后侦破一批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涉众型经济案件。
针对广州市毒品“中转、集散”突出问题,依托效能评估机制和禁毒情报系统,全力扭转广州严峻毒情形势,2005~2016年,共破获各类重特大毒品案件3.4万宗,累计缴获各类毒品32吨。
2012年7月,成立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2015年12月,增加打击环境犯罪职能,并更名为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坚持以打开路,建立完善食药环犯罪信息数据库,着力提升主动发现能力,共破获食品药品和环境污染类刑事案件约4000宗,打掉作案团伙900多个,捣毁窝点3500多个。
40年来,广州公安着力探索建立现代刑事侦查工作新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对案件侦查工作的指挥权限,完善打击工作指挥体系。通过依托“大情报”整合的“大数据”资源,构建起全警参与、优势互补、整体联动、合力攻坚的刑事打击合成作战新格局。近年来,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每年以同比超过10%的速度下降,全市破当年案件保持在3万宗左右。
安保
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逐年上升
40年来,广州市治安防控体系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完备,防控理念不断升级,经受住一系列重大活动安保以及突发性案事件的实战考验,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由2011年的91.1%上升至2018年的98.7%。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探索建立现代110接处警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以110为龙头、以巡警为骨干的快速反应和动态防控体系。进入本世纪初,随着110指挥中心建立, 进一步完善了网格化巡逻机制,逐步形成了“三道防线”“四张网”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架构;在全国率先构建“情报、指挥、巡逻、视频、卡口、网络”六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警务运行机制。
近两年,全面完善广州市公安机关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城市快速反应处突体系优化升级。广州公安坚持“大数据”理念,实现勤务“精细化”运作。坚持“合成作战理念”,建立完善与火车站、民航机场、客运站、港口等行业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完善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实施“动态化”防控指挥。坚持“全方位防控理念”,组建民警、辅警共1.1万多人的专职化巡逻防控队伍,开展网格化覆盖叠加式巡逻,规划设置覆盖全市的“1、3、5分钟”快速处置圈,成立了警务航空支队,拓展水上、空中巡逻勤务;创新推行“地上地下联勤防控一体化”运作,推行“公安网+盘查”勤务模式,强化公安武警联勤巡逻;2016年2月成立首支城市快速反应处突战斗队伍“羊城突击队”,实施“立体化”警力布防。坚持“可视化覆盖理念”,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依托,创新打造智能视频警务云平台,实施“实时化”视频巡查。坚持“点线面结合理念”,以治安卡口为节点,优化市、区、街(镇)三类卡口堵截、应急封控勤务点位规划布局,全面强化“入城过滤、出城封控”治安防线体系,实施“机动化”查缉布控。坚持“互联网+防控理念”,以网络巡逻为延伸,执行全国首批网警公开互联网巡查,对6800多个网站、网络社区开展全天候、不间断巡查监控,实施“全方位”联动管控。
便民
“一网办”“警民通”等让市民办事更便捷
40年来,广州公安始终坚持以户政、出入境、交管等业务为依托,全面构建安全文明的警务服务体系,不断擦亮“广州公安”服务品牌,让市民群众出行更方便,办事更便捷。
1984年全国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和准予农民迁入集镇落户等政策,广州公安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移,着重健全和加强对暂住人口的管理。上世纪90年代末,在越秀、荔湾区公安分局开展“户政服务中心”试点并完善相关制度措施。进入21世纪,结合广州市实际,相继推出户口一站式迁移、户政业务“一网办”等便民措施。2013年、2014年,在“警民通”APP应用向市民推出查询、预约、个性化定制提醒等服务并在微信平台同步推出,大大降低了群众的办事成本。
市民在家门口可办出入境业务。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市出入境办证量逐年增加,2017年比1981年增长314倍。面对工作量剧增与警力紧缺的矛盾,广州公安先后自主研发推出“办证易”电子警察、“网e捷”“证件通”“取证机”“签注易”等自助设备,大力推进自助办证点建设,构建起多区域、全天候、全自助的电子化便民服务体系,出入境窗口“标准化、便捷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广州出入境”的星级窗口服务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及驾驶人迅猛增长,截至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驾驶人同比1978年分别增长93.63倍、136.87倍。随着全国首创的交通指挥信号自动化、委托银行代收交通违章罚款、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网上车管所”、驾管档案电子化、“鹰眼”缉查等一系列设备系统的使用及推出,在机动车、驾驶人、道路通车里程以及交通流量大幅增长的严峻形势下,广州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交通事故死亡人数2003年以来实现连续15年下降;“百度地图”2015年大数据报告指出,“广州是国内大城市中上班族通勤综合能力最强的城市”。
新闻推荐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40年来,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承担起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先行一步”的历史重任,牢牢把握国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