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地区祠堂对联文化初探(一)
对联,又称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由于对联具有对称美,因而与我国另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书法,共同组成既有思想内涵又富于装饰性的楹柱艺术。走进番禺地区的古村落,跨进幽邃高敞的宗族祠堂,抬头就能看见内容各异、书法精湛的各式壁挂或抱柱对联,向我们默默展示着古村落的文化修养、艺术品位、处世之道与乡风家训。尽管番禺地区古村落的宗族祠堂大小不同,建筑风格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有一定数量的对联。
一、番禺地区祠堂对联的分布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番禺地区的对联主要分布于现今沙湾、石楼、南村、化龙、石碁等地民田区的古村落。这些古村村民大多数在宋明之间定居,已有数百年历史。他们聚族而居,并建有祠堂、庙宇,许多活动如祭祀先人、议事、结婚喜庆、演戏、迎神赛会等都是以宗族为中心,围绕着祠堂、庙宇而举行,绝大部分对联都是这些活动的附属产物。而沙田区的村,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成村。之前这些村的村民都只是古村落地主们的佃农,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外来人口,“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文化相当落后,而且民情风俗也与民田区不同,所以这些村当时都没有对联产生,自然谈不上有祠堂对联。
二、番禺地区祠堂对联的创作年代与作者
笔者编注的《中国对联集成·番禺卷》(古近代卷)一书中,共收录了番禺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对联2000多副,其中在祠堂使用过的对联近500副。由于清初的“海禁”,番禺地区的祠堂几乎被毁一空,绝大多数是在康熙八年(1669年)解禁以后重建、扩建或新建,所以《中国对联集成·番禺卷》(古近代卷)收录的祠堂对联除小部分是明代及不知创作年代的作品外,绝大部分都是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的作品。
祠堂对联有固定(石刻或木刻)与临时的(红纸)两种形式,门口、大堂和后寝的一般用木刻,门口外石柱和仪门牌坊的一般用石刻。春联、入火联、喜庆联等属临时性质的,一般用红纸书写。当时的对联除了少数是请高官或社会名流撰或写的留有姓名之外,绝大多数都没有留下作者姓名。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对联都写在红纸上,是临时性的,撰联者与书写者习惯上都不署名。能够知道其姓名的都是通过口头传说或者是由传抄者偶尔记下其姓名而得以流传,例如,傍江东村古氏大宗祠保留有海瑞撰题的上联“一朝国宝”(下联已佚,今已补刻)。沙湾留耕堂的“小宗异,大宗同,钦于世世;前人修,后人续,享之绵绵”和“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两副佚名联,据传由明代理学家、书法家陈献章(号白沙)所书(原楹联已佚,今分别为已故著名书法家何绍甲、麦华三所补书)。据文献资料记载及口头传说,当时为祠堂撰写对联留有姓名的名人作者及其作品如下:
明,韩殷(番禺古坝),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晋郎中。古坝东村韩氏大宗祠(缵成堂)(2副):
1.南阳绵世泽;山斗振家声。
2.山斗千秋垂气象;车书一统奉君王。
明,伦文叙(广东南海),弘治十二年(1499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员岗村崔氏祠堂(昌大堂)
美奂美轮,聚千年之昭穆;
善承善述,显百世之衣冠。
明,湛若水(广东增城),弘治间(1488-1505年)进士,授编修,历任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沙湾东村李忠简祠(久远堂):
父子一男两学士;祖孙四部二天官。
明,李时行(番禺东溪),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车驾司主事。柏堂村尚义李公祠(垂德堂):
安抚子孙,亢吾宗兮在中叶;
禺阳形胜,俯狮海而眺花山。
明,海瑞(海南琼山),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举人,历任南平教谕、浙江淳安知县、户部主事、南京右都御史,卒谥号忠介。傍江东村古氏大宗祠(流芳堂)(2副):
1.一朝国宝;三世乡贤。
2.国宝芳宗,名昭北史;乡贤世泽,望重南交。
明,王弘诲(籍贯不详),隆庆间(1567~1572年)南京礼部尚书。沙墟村陈尚书祠(宝砚堂):
甲子解元,乙丑连登如拾芥;
徽宗征召,四明归隐若浮云。
明,冯绍京(广东顺德),万历元年(1573年)举人,官至知州。沙湾东村李忠简祠(久远堂):
菊坡门下传心印;淳佑朝中展壮猷。
清,屈大均(番禺沙亭),明末抗清志士,爱国诗人。潭山村许氏大宗祠(敦源堂):
后枕花山,鹤洞层峦同作障;
前环湖水,鸑潭万派尽朝宗。
清,王士祯(山东新城),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板桥村黎氏宗祠(永思堂):
绍经术之鸿猷,父与子祖与孙,四世九卿,快睹节廉绵奕禩;
树祝融之硕德,君有臣弟有兄,一门二烈,欣看忠孝大家风。
清,何光浈(番禺沙湾),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主持修建留耕堂(何氏大宗祠)的族绅。沙湾留耕堂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进伙联:
一十七载鸠工庀材,作庙敢云成翼翼;
半千余年创业垂统,流芳共仰自绵绵。
清,梁佩兰(番禺东溪),康熙间(1662~172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潭山村许氏大宗祠(敦源堂):
试眺远山,诸峰拥立,高者插簪,平者顿笏,俨映同堂祖父,子孙罗拜于前;
如临大海,百水来归,朝潮抱日,晚潮接星,何异一体源流,支派衍分其后。
清,凌鱼(番禺凌边),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历任湖南桂阳、昭陵、醴陵等县知县。板桥村黎氏宗祠(永思堂):
溯功德于陶唐,序地司天,北正传来华胄远;
显簪缨于昭代,文经武纬,南雄迁后达人多。
清,檀萃(安徽望江)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历任贵州清溪县知县、云南禄劝知县。板桥村黎氏宗祠(永思堂):
积善远贻府,南渡清流,由庾岭至贲隅,瓜绵百世;
传家惟树德,炎方宦族,大文章真经济,星聚一堂。
清,黎溢海(广东东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钦点翰林。板桥村黎氏宗祠(永思堂):
明德自前人,想当年、忠孝节廉,百世毋忘祖训;
象贤惟后嗣,思今日、诗书礼乐,一堂宜凛家修。
清,曾焕(江西城南),乾隆翰林、贵州巡抚、两淮盐运史。员岗村崔氏祠堂(昌大堂):
承两赣而溯中洲而发越五羊,白沙源头,风云不少;
接三台而聚八桂而飞腾双鲤,金瓯门下,冠盖何多。
清,凌鹤书(番禺凌边),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人。沙湾大宗馆:
大禹作甲子;宗堂写诗书。
清,辛昌伍(籍贯不详),清代名人,生平不详。沙头村王氏宗祠(诒燕堂):
拱十八道之虹桥,荡荡平平,月旦品题光史册;
(只有口传上联,缺下联)
民国,严博球(广东德庆),番禺县长。市桥何耀生“与壤家塾”:
宗昭晋代;派衍庐江。
(陈铭新)
新闻推荐
②①③12月16日下午3时30多分,记者到番禺汽车客运站周边巡查,发现在靠近亚运大道的车站南门出口处,有4名摩托车司机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