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激荡中 砥砺前行
2008年秋季,广交会全面移师琶洲。南方日报记者吴伟洪摄
地标二
广交会
1957年4月,广州越秀山麓的中苏友好大厦。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广交会”)拉开了跨越一个甲子的序幕——这是一场推开国门的交易会,从此打开了我国与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和地区经贸往来的通道,被誉为“友谊的纽带,贸易的桥梁”。
资料显示,首届广交会出口成交的1754万美元中,农副产品占比超六成,到会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名采购商中,港澳客商超过八成。1957年,年轻小伙李欢以香港南北行公所商人的身份参加了第一届广交会。多年后,参加了百余届广交会从未缺席的李欢感慨道:“那时,新中国百废待兴,看到为冲破封锁而生的广交会声势如此浩大,兴奋不已。”
其后,广交会四度迁址,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腾飞。
第二届广交会成交额达到6933万美元,相当于首届广交会的4倍。
第三届广交会搬到了刚建成的侨光路2号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展馆使用面积1.3万平方米,但交易场地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快速的发展使得广交会在举办了三届之后,开始筹备第二次搬迁。
第六届广交会来到了海珠广场一侧的广州起义路1号陈列馆。新展馆使用面积3.45万平方米,为侨光路陈列馆的2.65倍,共举办了第六届至第三十四届广交会。其间,广交会吸引的客商从2000多人增至1万余人。
1974年4月,广交会第三次迁址,从珠江边又回到越秀山麓,来到了新建成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路展馆。这里比海珠广场展馆场地足足大了一倍。
此后,广交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国际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从这里扬帆起航,走向世界。广交会遂被称为“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孵化器”。
一位难求的广交会在2007年再次启动搬迁。2008年秋季交易会,广交会整体搬迁至琶洲展馆,完成了第四次迁址。新落成的广交会展馆位于珠江南岸,展馆总建筑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红利的不断释放,广交会再次获得快速发展。从第101届起,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首次设立进口展区,邀请海外企业参展。第110届广交会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成效最明显的展会之一。
新闻推荐
西湖花市档位今年电子竞价 12月28日公开竞标 每人限拍一种花档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耿旭静)始于清代的越秀西湖迎春花市是广州城历史最悠久的花街集会,也是最能代表广府花街文化的金字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