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戏节做大众评审 我看到了有梦想的人是什么样子
记者手记
南都记者李春花
广州大学生戏剧节(简称“大戏节”)闭幕一天后,我还沉浸在戏剧的世界里。
作为一个刚接手部分文化线的记者,对于话剧,我了解不算多,只能算是个爱看戏的普通观众。作为记者,跑一个领域总是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这个圈子,而想要了解一个圈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进入这个圈子,去体验去感受。
于是,11月,获知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一年一度大戏节(第十三届广州大学生戏剧节暨第三届青年非职业戏剧节)决赛举行,我报名参加了大众评审团(本来想报媒体评审团,然而没有),这样能参与整个大戏节决赛的过程,顺便了解广州本土话剧圈,据说大戏节的票全被抢光了,我就更好奇它有什么魔力了。
大戏节专业评审分数占70%,大众评审占30%,第一次当大众评审还是非常紧张的,第一天开大众评审会姜迪武老师就跟我们说,大众评审代表的是部分观众的喜好,就按大众眼光来打分就好了,让我松了口气。
与剧场看戏最大不同的是,大戏节决赛每部剧目演出结束后有专业评审点评,而为了保证公平,在点评前大众评审和专业评审必须第一时间先亮分。作为大众评审,我更多的是凭现场的感受打分,对于一些意识流探讨人性的作品,有时感觉没看懂,经评审专业点评,才明白好在哪。专业评审告诉我,就是要凭你自己的感觉打分,别的人观点只代表别人。
决赛那几天,让我最难忘的莫过于每场剧目结束后,专业评审现场的唇枪舌剑,他们在场外空地、在会议室、在走廊上热烈讨论剧目。大戏节的特别之处是把专业评审与大众评审聚在一起,专业评审也乐于听大众声音,每一个剧目结束走出剧场,他们就会主动过来问:“你打多少分,你觉得刚刚这个戏怎么样?”专业评审能了解到观众视角的大众评审喜好,大众评审也从专业评审的讨论中提升了戏剧鉴赏力。倾听不同的声音。
评委张晋琼老师点评犀利,每一个剧目她都细致在笔记本上做记录,在评审面对面时,翻开本子清晰地给到剧社建议。有一天傍晚,出去吃饭看到张老师和刚结束演出的剧社坐在一起聊天,待吃完饭回来,他们还在聊戏。能看到每一个人对戏剧的热爱。
在18部剧演出结束后,最后一天晚上9点开始评选会。大众评审每人选6个奖项再统计,再三纠结之下,只有6票我还是把3票都投给了同一个剧。这时听到有评委问,如果觉得导得好演得又好可以同时选吗?另一评委说,那你一下就没了两个名额,应该有所侧重吧。我当时很想回句什么,又口拙咽了回去。这时另一个评委激动地跳了起来,“怎么不行了,金马奖都可以一部剧颁多个奖呢,我三个都给了一个剧!”听到这我心里踏实了,看到自己喜欢的剧获得大满贯,大家都激动得跳起来了(听说往届评委都要“吵架”到凌晨,我们连干粮都准备好了,结果却顺利评选出来,晚上十点收工了!我还挺期待看评委怎么争辩的)。
对于戏剧,每个人各有偏好。我本人是比较喜欢写实题材。比如关注网络暴力讲述宅男生活的《抱枕人》,聚焦校园欺凌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好的戏剧除了好看,还需要能带给人思考,甚至承担了一些社会责任感,让人去关注少数群体的困境。而不仅是求个开心图个好看而已。比起职业剧团的演出,大戏节作品更打动我,大概是因为演绎是自己创作的题材,演绎自己想说的故事,跟明星演绎导演的作品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更真挚,看不出技巧看到都是真情流露,他们题材更接贴近大众,有些是真实故事改编,而真实最容易打动人,观众能看到熟悉的场景,不说教,却引人思考。
在闭幕式的评审面对面现场,我被姜老师发言打动了,他感慨很多学戏的学生都没有从事这一行。他说:“很多学戏的同学都去干别的了,我不是说干别的不好,但你们是学戏的,你们最应该在这个舞台上。”散场时,邝为立老师望着舞台难掩不舍,红了眼眶,“结束了,明年再见”。我也心里一酸,忆起开幕式时,青年非职业戏剧人代表白天杭发言:“有一天,我一个做戏剧的朋友离开广州了,我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走着走着就哭了……”说到这里,他哽咽了,让人备受触动。
白天杭原本是中山市公安局的一名公务员,由于喜欢戏剧,常常到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上戏剧课,辞掉了“铁饭碗”做起戏剧。和白天杭一样,这次参演的非职戏剧单元组来自各行各业,仍在坚持做戏剧的人。
以前一般只在选秀节目上听到梦想这个词,而在决赛的几天里,我看到了有梦想的人是什么样子,什么是真正的热爱,有梦想的人眼睛会发光,哦不,整个人都会发光。
很感谢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认识这一群纯粹的戏剧人。做戏剧不容易,每年大戏节会由所有专业评审和大众评审一起投票选出几部优秀剧目进行展演,这对于非职业戏剧人来说是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本土原创的力量,也帮助好剧目走得更远。今年有8部作品将进行展演。
难忘一群人站在路灯下聊戏的夜晚,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回到了校园,羡慕可以停下来专心做一件事的他们。大戏节也是个很纯粹的地方,这里没有人递卡片谈业务,只聊戏剧,也没商业味,是个纯公益的非职业戏剧人节日。
大戏节,期待明年再见。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孙嘉晖)昨日,由香港赛马会资助,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广东体育学院和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