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州,你老了吗?城市更新更美好”论坛,专家、学者为城市更新建言:历史街区要“有机更新” 而不是造假古董
12月15日下午,恩宁路永庆坊社区广场,“老广州,你老了吗?城市更新更美好”论坛吸引众多街坊参与。南都记者谭伟山摄
12月15日下午,恩宁路永庆坊社区广场,一批省、市的城市发展研究专家、学者、企业家,新老广州人齐聚一堂,参与“老广州,你老了吗?城市更新更美好”论坛,为城市更新建言献策。
该活动由广州市城市更新协会、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简称:GRID)共同策划和联合主办,永庆坊、南方都市报联合协办。活动以“一份主题报告、一次专家沙龙、一场摄影展览、一辑老广访谈”的多元形式,探讨“老广州,你老了吗?”的话题。
启动仪式上,广州市城市更新协会秘书长李华表示,为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幸福感,广州启动了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这是广州市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本次活动由民间发起,收集到大量专家、市民对城市更新工作的积极探讨,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建言和思路。
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执行院长江浩发布了主题报告,其中透露,广州城市更新正在探索建立出有机多元、包容渐进、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
论坛现场,针对城市更新如何保留历史文化遗产、产业如何升级、老街区如何焕发活力、如何吸引年轻人回归老城?嘉宾们的观点既有交锋也有共识,观点互相碰撞产生火花。
焦点
1政府要赋能和赋权
老建筑如何才能焕发新的活力?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朱秋利举例,现在历史文化街区由于过去欠账较多,如恩宁路改造前后经历了12年,这12年恰恰证明广州市政府、广州人很慎重地对待历史文化街区,所以现在才有了绣花功夫的用武之地。针对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他认为,首先社会要形成共识,另外还要创新、注入活力,让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活力。
谈到公众参与,知名时事评论员韩志鹏则认为,首先政府要赋能和赋权,赋能即培育市民的公共精神,提升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而所谓赋权就是政府释放更多的资源和权力,为公众参与提供参与的环境。比如永庆坊,当地的居民就应该有一个深度的参与。城市更新,政府要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需要有一个协商机制,有一个第三方机构。
2要“有机更新”,可持续发展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建议,城市更新在全面改造和微改造之间,还应该有一种“有机更新”的模式,“全面改造是全部推倒重来;微改造则注重改善居住环境。而像永庆坊这类就可以看成是有机更新,老建筑经过修缮,街区的风貌得到恢复,同时整个街区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从居住变成了商业,产业得以优化、功能得到提升,还引入了社会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对于“有机更新”,在场嘉宾表示认同。朱秋利认为,历史街区需要激发活力,文物和历史建筑需要合理利用,“永庆坊今天这么热闹,就是政府选对了企业,万科又富有责任感,历史街区的更新就是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才是有机更新,而不是过去那种造假古董。”
方圆城市更新产业集团副总裁张国梁表示,城市更新要适时、适当引入资源,对一些远郊的城边村,它的发展可能除了要把它的整个建筑形态、生活环境改善以外,还要去根据当地的发展、根据当地城乡功能的布局,引进适合的企业。
3让年轻人更喜欢老城
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执行院长江浩认为,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到老城,老城区给年轻人提供工作、生活喜好的场景,让他们更喜欢老城,也只有让这些年轻人更喜欢老城,他才会从心里面觉得这个城市不单宜居,而且可爱,同时有种自豪感,有了这份自豪感,老广州的这份老对于新时代的发展才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推动力。这种强大的推动力才可以把这2000多年的底蕴完全带出来,从而让他们在自己的行业中做出更大的发展。
声音
资深媒体人陈扬:
我们更应该延展探讨,老广州的老,对于当下的新发展,有什么意义?老城区老得不够纯粹,新城区老得太快了。老广州人最喜欢的状态是自在和舒服,反映出来就是淡定。
新广州人杨康
广州老还是不老,其实都不重要,关键是这个城市是否有活力,人的思想是否敢于创新。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城市,包容、和谐是这个城市的魅力。老广的传统和新广的创新可以高度融合,氛围很好。
原荔湾区住建局调研员林先生:
广州的这个“老”是很骄傲的。我记得有一位海外华侨跟我说过,他说你们在广州随便找一个祠堂,那两个狮子去到美国就是文物。
论坛主持:南都记者尹来采写:南都记者李春花实习生易英子
新闻推荐
南都讯记者刘平安《叶问》系列出外传了,这次主角是抢眼反派张天志(张晋饰)!《叶问外传:张天志》的故事衔接《叶问3》,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