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文化融入课堂 在玩中感受并传承建设大马路小学让广府文化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
[摘要]建设大马路小学让广府文化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
↑14日,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小学师生们正密锣紧鼓地彩排粤剧小品。南都记者马强摄
南都教育联盟
2018教育年会之教育创新优秀案例
“八仙贺岁声,恭祝你样样得胜……”热闹喜庆的粤曲回荡在训练室。12月14日,广州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小学(下简称建大)的师生们正密锣紧鼓地彩排,为明年的“广府校园庙会”做准备。这是建大的首部“校园原创粤剧小品”———《八仙贺羊城》,融入了锣鼓、中国旗、舞狮等文化元素,参演学生达60人。
八仙过海是一个流传甚广的中国民间传说,不过,小学生能理解吗?答案当然是可以的。《八仙贺羊城》的词曲是由岭南粤韵演艺中心高安老师为建大学生度身打造的,通过轻松欢快的曲调、朗朗上口的歌词,让孩子们在唱中理解,激发他们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广府文化渗透到建大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将广府文化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理解、学习广府文化,也让广府文化在学生中得到传承。
利用区域资源打破课堂次元壁
广府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跨学科、跨项目的融合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培养,创设真实情景让孩子在活动中培养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课题的主持人、建设大马路小学校长叶丽诗告诉南都记者,课程中的“创作”与“创新”发展理念符合中央及各级部门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两创”要求,凸显其发展时代性、创新性、本土性、传承性、融合性,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走出一条创新性道路,实现活动的立德树人目标。
叶丽诗认为,广府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其手段及着力点就是通过传承的内容创新、活动的融合创新、实践的方式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外焕发新机,让孩子们在“玩”中感受、学习、传承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培养文化自信,更有利于传统文化自身的变革与突破。
如何融合?让课堂打破次元壁,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从校内走向社会,超越封闭的学科知识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
叶丽诗说,“我们一直有利用博物馆资源。”叶丽诗介绍,今年南越王宫博物馆与建大签署了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基地,共同探索合作模式的多元化,学校每个学期都安排一到两次博物馆活动,而建大还开设了“博物馆实验班”,每两周安排一次博物馆活动,课程是有南越王宫博物馆的老师亲自授课,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广州历史。
此外,学校陆续开设相关的社团,如醒狮、锣鼓、粤剧等,这些社团课是由专业的导师、教练给学生进行培训,让广府文化慢慢渗入学生的校园生活。
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广府文化
既然是要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并传承广府文化,当然不是上特色课这般简单,学校会通过各种活动,给学生打造一个展示广府文化学习成果的平台。
就如2018年春季开学礼,建大举办了一场名为“旗开得胜”的校园庙会,每个学生回校都收到一张“得胜令”。“得胜令”其实是一张依照古代令牌形状剪裁而成的卡片,寓意同学们在新学期旗开得胜。
学校送出“礼物”,学生当然要交“作业”,学生们回到课室,纷纷拿出假期完成的精美“得胜旗”,有的查阅了古代旗帜的样式,画上传统的图腾,有的发挥自己的脑洞,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虽然只是一面小小的旗帜,但让学生们从中了解了中国旗帜的特色。
“校园庙会”顺利开展后,学校的锣鼓队也很快组建起来,这个学期,又新组建了粤剧小演员队,粤剧旗队、粤剧舞蹈队、醒狮队,暑假期间,同学们就开始为一部名为《八仙贺羊城》的校园原创粤剧小品做排练,这部小品是为明年的“广府校园庙会”做准备的。
通过与岭南粤韵演艺中心合作,这部校园原创粤剧小品将粤剧、锣鼓、中国旗、舞狮等中国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在一个作品中,让学生们在其中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曲艺。学校在排练过程中确实也挖掘到“好苗子”,就如《八仙贺羊城》的“何仙姑”,唱腔、动作都“有板有眼”,而作品的锣鼓伴奏则不用再放CD了,由学生现场敲打也丝毫不逊色。
课程起到“辐射”和“引领”的作用
广府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成果,在今年刚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基础教育)二等奖,在2017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叶丽诗说:“这个课程作为国家级成果奖,那它其中一个作用就应起到一个辐射、引领的作用。”事实上,这个课程已经开始“复制”。
叶丽诗告诉南都记者,这个课程最早是在越秀区内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受一系列限制让学校的发展提升陷入瓶颈。从2013年开始,该校将广府文化融入课堂,通过各种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给他们打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很多同学都掌握了多项广府文化本领,让该校成为了广州市特色学校。
从2017年9月开始,叶丽诗调任到建大担任校长,广府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成果也跟随她来到建大,开展新一轮的实践,并且也在教育路小学及其他单位验证推广,通过不断的实践丰富其理论与完善操作范式
叶丽诗解释,建大与此前的学校特性不同,此前的学校地处广州旧中轴线附近,生源以本地老广居多,与广府文化活动、历史古迹、接触的机会也要容易得多;建大地处建设新村,新住宅小区和外来务工者较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有内容一下子都给学生灌进去,学生会接受不了,叶丽诗说:“我们会选一些角度让学生慢慢去感受。”就如“校园庙会”、粤剧、锣鼓、压花、博物馆课程、“香文化”等传统文化课程也陆续在建大开展。
在原来的学校,除了传唱传统广府童谣外,叶丽诗发动师生参与广府新童谣创作。2017年5月,推出广州市首张校园原创童谣CD,收录十三首原创童谣,获2017年5月“华语金曲奖”十佳。如今在建大,叶丽诗也把广府童谣的创作“复制”过来,日常继续发动师生参与广府新童谣的创作,“我们现在已经印刷了建大的第一册的广府师生的原创童谣作品集了,让广府文化在建大慢慢生根发芽。”
颁·奖·词
童谣声声,霓裳飞飞。广府“非遗”入课堂,自信学子登舞台。以真情实景,完成综合育人目的,传扬优秀地方文化。一座小学校园,尽揽粤韵风华。
创·新·亮·点
创新性
让孩子们在“玩”中感受、学习、传承传统文化,一方面赋予传统文化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给学生打造一个展示广府文化学习成果的平台。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从校内走向社会,超越封闭的学科知识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
推广性
课程实践起到辐射、引领的作用。为其他学校在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社区资源创新性拓展、办学困境的突破提升提供鲜活案例,对其他区域学校有示范意义及借鉴价值。
新闻推荐
全国首单双非企业债转优先股获批 越秀集团与工商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及债转股合作协议
南方日报讯13日上午,广州越秀集团与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举行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债转股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工行总行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