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休团五年,前主唱巡演到广州 小球:单飞后长出自己的样子

羊城晚报 2018-12-15 12:57

小球宣传照

羊城晚报记者 胡广欣

台湾indie乐团棉花糖曾是不少乐迷的心头珍藏,却在2013年成军六周年之际解散,两位成员各自单飞。五年过去,前主唱小球(庄鹃瑛)从独立音乐人变成环球音乐旗下歌手,发唱片、开个唱、拍电影,音乐之路走得越来越顺畅。今年10月,小球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巴斯特耳朵》,12月开启内地七城巡演,12月22日即将登陆广州TU凸空间。在巡演开始前,小球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

离开棉花糖,学会补足缺少的一面

棉花糖成军于2007年,由团长沈圣哲与主唱小球组成,从街头一步步唱上金曲奖,三张专辑《小飞行》《再见王子》《不被了解的怪人》均入围了当年的金曲奖“最佳演唱组合”。人气最旺时,棉花糖被媒体与S.H.E.、飞轮海、苏打绿等相提并论。但在成团六周年之际,却因为压力与分歧,宣告休团。

五年过去,小球回望当年的决定,不觉得后悔:“感谢当时的分开,现在我们都学会了补足当时缺少的另一面,于我是学习责任、独立和自主,于圣哲是学习如何好好生活。”她坦言,解散让她终于跨出了舒适圈,“开始长出自己的样子”,同时也更能理解圣哲。

即使一个人发展得很不错,小球偶尔也会怀念当时在棉花糖的日子:“即使有能力独立完成某些事情,还是会希望工作的时候有人可以一起聊天、吵闹。”

不再小清新,新专辑尝试暗黑风格

单飞之后,小球一度远离了音乐,演了舞台剧,拍了电影《52赫兹,我爱你》。2016年签约环球唱片,接连发行了《星之所向》和《巴斯特耳朵》两张专辑。她对“小清新”这个标签并不抗拒,但也希望大家可以看到她更多的方面。

新专辑《巴斯特耳朵》就有别于以往棉花糖充满活力的风格,沉郁、孤单、愤怒等复杂的情绪在专辑中交织,“这张专辑就像夜晚的我们,有时热闹有时孤单,有时疯癫有时沉淀,充满了各种不同的面貌和情感”。

小球平时很喜欢阅读,《巴斯特耳朵》的专辑名称就来自瑞典最高文学奖小说《巴斯特的耳朵》。小说中的女主角一生中始终藏着一个秘密,小球为专辑取名《巴斯尔耳朵》,同样与“秘密”有关:“每每收到听歌朋友的来信时,我会看到很多人心里积累了许多问题和情绪。所以我特地开了个信箱账号,让所有想说话的人写信到‘树洞信箱’中,这就成了专辑最开始的由来。”而“树洞信箱”里所有的情绪,被小球集结起来,写成了一首比较神经质和暗黑的同名歌曲《巴斯特耳朵》。

新闻推荐

触摸云里大街的感慨

文/吴国霖一个细雨蒙蒙的上午,我又一次来到云里大街,随着清新润泽的气息,在熟识而又陌生的街道上流连。我用手轻轻...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