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拥有410处可开发利用的乡村文物建筑乡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今年专项资金2775万
沙湾古镇安宁西街。南都资料图
南都讯见习记者董晓妍记者尹来通讯员邝珊藏在广州乡野间的优质文物都有哪些?谁才是乡村文物开发利用的“重点对象”?11月,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发布《广州市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目录》,对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进行了“大盘点”。南都记者从市文广新局文物规划处了解到,全市410处乡村文物建筑以宗祠、古庙、公祠堂和家塾为主,而散布在乡间的“红色革命景点”将成未来活化开发的重点方向。
特色:
分布密集,宗祠古庙最多见
全市乡村文物“大盘点”的结果如何?今年11月,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示了《广州市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目录》的详细内容。《目录》显示,广州市现有乡村各级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总计410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7处、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304处。这些文物建筑主要以宗祠、古庙、公祠堂和家塾为主。
记者根据《目录》发现,广州的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分布甚广。大量的资源分布在白云、黄埔、番禺、花都、南沙、从化、增城等7个涉农区的行政村。其中,白云、增城和番禺三个区可开发文物资源最为丰富,其中又以白云区最多,共计151处,增城和番禺紧随其后。这三个区的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总计达到323处,占据全市的近八成,文物资源相对集中。
除区域资源密集外,区内的街镇乡村文物分布同样密集。如白云区,可开发资源主要集中在钟落潭镇和太和镇,光这两个镇就拥有116处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占白云区的七成以上。而黄埔区的26处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则全部集中在九龙镇。
虽然部分区内资源总数较少,但胜在“质量”可观。市文广新局文物规划处的工作人员表示,部分区内资源呈“高含金量”。以花都和从化区为例,花都31处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中,就包括1处国家级、4处省级、14处市级和1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从化的21处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中,区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4个。
“此次盘点的410处文物建筑,广泛分布在我市7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1处传统村落中。”工作人员介绍,文物资源的分布与全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高重叠”,同样是此次盘点的特色发现。如番禺的沙湾古镇、大岭村,花都区的塱头村、茶塘村,从化区的钱岗村,增城的瓜岭村,黄埔区的莲塘村,白云区的障岗村等都有比较多的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
除此以外记者发现,此次公布的《目录》,除对全市各区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的数量统计外,同样清晰标注了文物建筑的现状情况。明确设定为“现已开发利用”和“完好/基本完好可开发”两项标准,为后续开展保护利用工作、延续历史文脉打下基础。
目的:
“家底”摸清,“属性”盘活
今年10月,市文广新局组织了两次专家会,邀请文物专家以及国土规划、各区负责人参加会议,针对筛选范围、文物现状、管理使用情况等问题展开研究,最终形成了《广州市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目录》。“各区以广州市行政村范围为准,梳理核查辖区内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这一场乡村“家底”大盘点的目的何在?文物规划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此次的资源摸查工作,重点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目的就是查清乡村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情况。掌握文物建筑所在区域、管理使用单位、现状情况等基本信息,明确其开发利用属性,便于后续开展保护利用工作。”
对方表示,此次的摸查盘点工作,将有利于进一步摸清乡村文物建筑资源现状,制定保护措施,确保乡村文物安全,对于推动乡村文物活化利用,带动乡村文化振兴产生影响。
近些年,广州在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的保护方面重点发力。文规处统计,目前全市已划定的国家、省、市三级乡村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共109处。“技术和经费的支持力度同样在加大。”据统计,2018年,全市共安排专项资金2775万,117项乡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得到了支持。
计划:
祠堂为重,发力“红色”遗址活化
如何真正记住乡愁?文物活化利用成为盘点工作后的重要任务。“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祠堂保护,同时挖掘村史、名人典故等非物质遗产。”以沙湾古镇为例,从2003年起,沙湾镇投入资金近3亿元,完成180间房屋的外立面整饰,拆除了100多处违章搭建物,以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了留耕堂等17间省、市级文物建筑,完成主要街巷麻石路面升级改造和路灯改造。精心打造了何氏大宗祠、沙湾广东音乐馆等10多间展馆。
除此以外,花都区将塱头村谷诒书室辟为炭步镇中小学德育活动基地,开展相关国学讲堂活动;南野公书舍辟为炭步镇塱头曲艺社;云涯公祠作为新时代讲习所、炭步镇委党校分教点、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室等功能场所使用。大量的乡村文物资源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伴随全市“红色旅游”热度渐起,乡村红色革命遗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下一步针对文物活化的工作,我们也将在红色革命遗址上下功夫。”工作人员介绍,未来将打造“新时代红色讲习所”、开设网上虚拟博物馆、恢复红色革命遗址周边历史环境,提升周边配套设施等。同时,将在配套设施方面加以完善。对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更好地展示文化内涵。“未来我们将通过扩大景区面积、恢复历史景观、改善服务设施等系列工程,进一步改善文物周边环境风貌。”
新闻推荐
广州西二环和顺部分路段封路施工期至2019年2月4日,车辆注意绕行
佛山日报讯记者周龙凤通讯员邹靓涛报道:市路桥公司通报,因一环北延线佛江高速公路和顺收费站至花园大道路段(北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