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人印尼烧伤 飞机转运广州施救为广东首次国际全程无缝式空中医疗转运

南方都市报 2018-12-13 06:26

[摘要]为广东首次国际全程无缝式空中医疗转运

扫码下载南都APP

扫码关注南都官微

12月8日中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救助热线突然响起铃声,值班护士拿起话筒,原来是国际SOS救援中心从香港打来电话。12月2日,印度尼西亚哈马黑拉岛发生一起汽油桶爆炸事故,一名中方男性工人武某全身85%重度烧伤。伤者虽然送到了印尼东部最大城市马卡萨(Makassar)的RSAwalBros医院,但当地并无条件救治。其工友只能向国际SOS救援中心联系求助转运回国内治疗,于是有了开头一幕。一场全方位、立体化的广东首次国际全程无缝式空中医疗转运中国伤员随即展开,伤者将从印尼跨国转运至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进一步治疗。

前期充分沟通后

确定行程转运方式

在收到国际SOS协助请求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高度重视伤员转运急救工作,经过反复沟通、充分评估,决定启动医疗直升机救援机制,直接将中国籍伤员从白云国际机场接回院内烧伤ICU救治,实现空中无缝转运,减少路途颠簸和拥堵,缩短转运时间。

空中转运方案敲定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一边调派广州市创伤烧伤紧急医学救援队承担救援任务,开启烧伤急救绿色通道,做好伤员接收准备,提前办好住院手续,一边与国际SOS救援中心保持联系,密切关注伤员生命体征,充分做好航空医疗转运的准备工作。

据了解,由于烧伤后已经一周,伤者进入了危险的感染期,并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高热超过40摄氏度,无法自主呼吸。转运途中一直使用呼吸机呼气末正压通气,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呼吸、循环,病情非常危重了,随时有生命危险。

国际SOS新加坡援助中心

派出直升机

12月10日晚上,国际SOS新加坡援助中心的医疗专机和医疗团队提前抵达印尼马卡萨。

12月11日凌晨,SOS医疗队到医院对伤员进行了出发前评估,为伤员更换了敷料,随即送往马卡萨机场办理出关和登机手续,于9:30飞往广州。医疗专机在印尼起飞的同时,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选派的经过航空救援专业训练的医疗团队也已携带烧伤急救药品到达直升机基地,对机上的医疗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调试。该名伤员由于感染严重,需要全程呼吸机辅助呼吸,必须确保负责转运的AW119医疗构型直升机上的进口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吸引器、输液泵等设备均完好可用。

13:00,救援直升机从深圳基地起飞,奔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候伤员。14:30,专机顺利到达白云国际机场,国际SOS和红会医院双方医疗团队就伤员病情进行现场交接,并再次检查评估伤员情况。负责本次直升机空中转运的烧伤整形科钟晓旻主任发现伤员的气管插管因为停留时间较久,已经有松脱迹象,早上刚换的创面白色敷料也已经出现了绿脓杆菌感染特有的绿色和腥臭味,情况不容乐观,唯一方法是尽快转运回医院进行气管切开术挽救伤员生命。在机场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协助下,伤员随即被转运至AW119医疗直升机上。

15:15,完成了所有安检和通关手续后,直升机顺利起飞,轰鸣声在广州市区上空划过。红会医院的医疗团队全程紧密监护、吸痰,确保了气道通畅。15:35,承载着各方团队希望的救援直升机缓缓降落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外科大楼楼顶停机坪,原本1个多小时的车程直接缩短为20分钟,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早已等候在场的烧伤紧急医学救援队地面队员仅用了3分钟就将伤员直接送入烧伤ICU,已经在烧伤手术室做好准备的烧伤科、麻醉科医师和手术室护士第一时间进行术前准备,开始施行气管切开手术和创面清创处理。一场新加坡-印尼-中国的跨国航空医疗转运取得圆满成功!留在印尼处理的伤员工友和从省外老家赶来的伤员家属,均深深感受到了祖国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医疗服务的完善,不禁通过微信和口头向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背景

所有参与者均接受过航空医疗急救培训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作为广州市创伤烧伤救治基地,依托该院烧伤整形科、骨科、急救医学科等专科实力,建有一支隶属于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由40名专业医务人员组成的广州市创伤烧伤紧急医学救援队,积极参与创伤、烧伤应急救援响应。

据悉,所有队员在完成急救技能培训前提下,也接受航空医疗急救培训,具备医疗直升机救护能力,救援效率快速、高效,能在较短时间内架起灾难现场到医院的桥梁。2014年以来该队伍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10余起。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实习生易英子通讯员胡颖怡孙冰倩

图片:通讯员供图

新闻推荐

广汽三菱登峰体验之旅 广州站落幕

信息时报讯(记者梁斯君)日前,2018广汽三菱登峰极致体验之旅广州落幕。经过数轮的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广州的两位广汽三菱车主,获...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