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野蛮生长 空气净化器市场一片“凉凉”
■廖木兴/图
空气净化器市场经过前几年的野蛮生长,目前呈现量价齐跌的局面,众多空气净化器厂商正在逐步退出市场。奥维云网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空气净化器线上销量为45.6万台,同比下滑33.8%;销售额为7.9亿元,同比下滑39%。而今年上半年,空气净化器市场的零售额为58亿元,同比下滑29.5%,创下各家电品类在2018上半年的最大降幅。整个空气净化器市场显现出一片“凉凉”景象。■新快报记者 陈学东
市场大幅萎缩行业洗牌加速
新快报记者昨日走访广州市内家电卖场看到,卖场内空气净化器产品只有飞利浦、美的、松下、TCL等六七款产品。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空气净化器并不是他们的主推产品,在北方卖得比较火。
空气净化器最好的时代出现在2013年-2014年。那时,空气净化器产品在消费者眼中充满了神秘感,也吸引了众多新品牌进入。数据显示,2013年空气净化器的零售量、销售额较上一年增幅高达130.6%和162.7%。2014年,市场规模扩大,购买力逐渐稳定,但零售量和销售额仍然保持35.7%和31.7%的增幅。
但随着空气净化器家庭拥有量的提高以及空气质量的改善,北京等主要城市空气净化器的销量开始逐年下滑。数据显示,空气净化器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同比下滑了24.9%,2018年上半年零售额为58亿元,同比下滑29.5%。
前几年空气净化器市场的“野蛮生长”,导致市场上充斥着不少假冒伪劣产品。行业人士指出,过去空气净化器行业涌入了太多投机者,品牌鱼龙混杂,产品良莠不齐。大量数据显示,我国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合格率并不高,大多数是质量一般的低端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大家能看到的空气净化器品牌有几百个,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非常低。”某知名空气净化器企业的CEO坦言。
随着行业发展步入成熟期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提高,空气净化器市场已经迎来了一场大洗牌。此前带着投机目的前来的投资者纷纷离场,一批实力欠缺的中小型企业也遭遇寒冬。有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0月,空气净化器品牌数量由两年前的816家降至530家,有超过35%的品牌退出了空气净化器市场。
净化器“标注值”乱象丛生
空气净化器虽然市场巨大,但厂家的蜂拥而入,让整个市场并不太“洁净”。今年3月,北京市消协公布了50个网售空气净化器比较实验结果:共计26个空气净化器存在问题,占总数的54%。其中,未达到“合格级”能效水平的有14个样品,另外有7个样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五分之一的问题涉及产品的宣传与实际不符。
在品牌众多的空气净化器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宣称空气净化性能优异。对空气净化知识稍有了解的消费者应该知道,购买空气净化器主要是想除掉室内甲醛及PM2.5细颗粒物,而净化器的CADR值则是这一能力的衡量标准。
然而,厂家注明的净化器标注值是否与实际测试值相符呢?对此,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专家分别对价格相当的国产和国外空气净化器CADR值进行了专业测试。从测试结果看,无论是去除PM2.5颗粒物还是去除甲醛的能力,国产品牌在前三名中均占据两位, 而测试中的某些外国品牌没有公布CADR值,却用了这样的宣传语来表述其除甲醛性能——“采用甲醛去除滤网,抓住并牢牢地锁住甲醛进行分解,除甲醛率高达99%”,出现夸大净化性能,标注性能名不符实的问题。
真正的挑战来自产品创新
尽管市场迅速萎缩,但空气净化器行业并非没有转机。近几年不佳的市场表现,倒逼主流大厂商更上一层台阶。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雾霾等污染问题将得到缓解,但就当前产品性能和质量而言,空气净化器可提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某知名空气净化器企业CEO表示:“应该要意识到,当人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就不仅仅是PM2.5。很多物质都能导致严重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譬如装修材料和家具释放的甲醛、苯系物、TVOC、氨气、氡等,能导致过敏和哮喘,甚至致癌。因此,即便是PM2.5在中国得以控制,这个市场也能不断增长。”
有专家认为,空气净化器未来肯定是家庭的标配,随着技术的提升和消费教育的推进,国人观念肯定也会改变,不会再认为只有天气不好时才会用空气净化器。
“真正的挑战来自产品持续创新,企业要不断用新技术解决行业难题和用户痛点。长期来看,走产品创新、技术竞争的道路,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王道。”上述CEO表示。
新闻推荐
日前,东风日产阳光关爱公益计划的特别行动——阳光小记者团广州站举行,开启为期四天的阳光小记者团广州冬令营。来自四川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