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演出市场、会展市场、旅游市场相当活跃,全国有名 文化消费 走在前列 演出电影 大饱眼福

羊城晚报 2018-12-12 13:35

春鸣 画

▲大型原创舞剧《醒·狮》剧照广州歌舞剧院供图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实习生 吴大海

广州有“食在广州”的美誉,而对于文化消费,广州也“唔执输”,走在全国前列。改革开放40年来,从广州东方宾馆诞生的新时期音乐茶座,到一连演出40场、总票房达4600万元的音乐剧《剧院魅影》,“老广们”一直在不断升级文化消费。

人均文化消费走在前列

文化消费呈逐年扩大趋势,人均消费处于全国前列——这是广州市文化消费的现状。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广州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文化消费总体规模约为711亿元。2017年,北京、上海、深圳的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分别为4055元、4534元与3092元,分别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0.5%、11.3%和8.4%。广州的同期数据分别为5044元、13.1%,在文化消费金额与占总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上均超过北、上、深,在全国一线城市中位居前列。另有数据显示,广州人一年在当当网购买了近1500万本书,花费超过5亿元。

广州的文化消费为什么会这么高?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认为,广州的演出市场、会展市场、旅游市场,在全国都是相当活跃的。比如“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从2009年开展时,一共是5000多万元的成交量;到去年已经达到6.6亿元的成交量;到今年,成交量再创新高,达7.75亿元。又比如广州的新年音乐会,每年都有4台,最高纪录甚至达到6台,并且广州的新年音乐会最高票价达2888元,观众都是全场爆满,一票难求。

广州文化演出市场活跃

市民文化消费的提高,与广州文化演出市场活跃紧密相关。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前11个月,各院团(含广州大剧院)共演出1380场次,吸引国内外观众200万余人。每到周末,家住天河区的白领安安便前往广州大剧院,看看有哪些精彩的剧目上演——看演出,成了城中很多年轻白领的生活标配。《剧院魅影》、《天鹅湖》……“老广们”在家门口便能欣赏到国际高端演出。以广州大剧院为例,7年中共演出2306场,年均演出近400场。

此外,广州人还喜欢看戏曲演出。“广州的戏曲市场非常好,观众非常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如此点赞。“广州是一个非常有戏曲文化的城市,戏曲文化的消费是广州文化消费的一个突出亮点。”广州粤剧院董事长余勇说,以广州粤剧院为例,2017年,该院在广州的剧场里进行了160多场粤剧演出,约15万人次观众入场观看。

在文化活动方面,广州市民享有很多福利,其中文化惠民培养了不少市民的文化消费习惯。广州市属演出企业设置票价补贴等优惠方式,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据统计,在2017年,广州全市文艺院团文化惠民共演出355场,观众约27.62万人次。此外,“文化+旅游”等战略的推行,也为市民的文化消费提供了新的渠道。

人均观影次数达5.22次

看电影,是广州人文化消费中的一个大项。近年来,广州不断培育电影消费市场,成为全国电影票房的大票仓。2009年,广州市电影票房为3.28亿元,观影人次为825万人,票房全国排名第四。到2017年,广州电影票房收入已达到20.47亿元,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数据显示:2017年广州人均观影次数达5.22次,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除了看电影,广州还通过举办电影节展活动,为市民文化消费加码。已成为广州一张响亮文化名片的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每年都吸引了国内外纪录片界众多大咖前来。此外,另一个重要电影节展——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也于2017年落户广州。

文化产业提供肥沃土壤

广州文化消费的旺盛,还得益于广州发达的文化产业。2017年,根据估算,广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100亿,约占全市GDP的5.12%,而按照文化创意产业口径统计,其增加值达到2800亿元左右,占全市GDP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到13%,成为广州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广州现有广州演交会等9项全国性、国际性的大型文化活动平台。在9项平台的基础上整合打造的广州文交会,正在向文化“广交会”的目标迈进。2017年的广州文交会,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家企业和相关机构演出了近千台剧目,以及近5000部影视作品、2万件艺术品参展,参观人数累计达到近百万人次;贸易成交额超过20亿元,协议意向成交额达80亿元左右。

广州的文化产业力量很有优势,比如互联网龙头包括网易、腾讯微信等;文化旅游包括全国著名主题乐园(长隆等);国产动漫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等。2017年,广州市游戏产业营业收入达482.2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二。

数说

●2018年,截至12月9日,全国电影票房为575.42亿元,而广州市电影票房为20.97亿元。

●2015年,广州大剧院引进了两部世界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及《剧院魅影》,共吸引近8万人入院观看。其中,《剧院魅影》在广州连演40场,创下开院以来同一剧目演出场次之最,平均上座率达到了惊人的92%,累计观看人次超过6万人,总票房达到4600万元。

●2018年12月3日闭幕的第23届秋季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在4天展期内引来客流28万人次,交易额高达7.75亿元。

●2013年的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共促成纪录片交易合约价值总额为1.5亿元人民币,实现零的突破;到2017年,该节意向签约金额以5.19亿元人民币再次刷新纪录。

案例

《剧院魅影》广州演出半个月票房破3000万元

被《今日美国》评为“世界十大歌剧院”的广州大剧院,见证了广州人文化消费的升级。2010年5月9日,广州大剧院正式投入运营。其后,歌剧《图兰朵》《茶花女》以及《魔笛》,音乐剧《剧院魅影》,马林斯基芭蕾舞团《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高水平的国际演出被引进在广州大剧院推出。据统计,广州大剧院自投入运营以来共演出2306场,年均演出近400场,场均销售率65%,约有近200万人次走进了广州大剧院。

其中最成功的首推《剧院魅影》,在广州连演40场。2015年9月22日,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中国首演的第一站在广州拉开帷幕。“一开始确定40个场次的时候,我担心广州观众能不能‘消化’得了。”主办方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李真坦言。但该剧首演当日盛况空前,令主办方吃下了定心丸。据悉,《剧院魅影》广州开票当日票房就超过了100万元。数据显示,从第一场演出开始的半个月时间内,《剧院魅影》此次在广州大剧院的演出票房已经超过3000万元,上座率平均达九成以上。

新闻推荐

经济数据里的生活变迁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引发观众共鸣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2.8倍”“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连续5年位列全球第...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