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孩子怎么加冬衣” 本可以不用进退失据
来论
阡陌(时评人)
近日,广州气温跌破10℃。“入冬”后第一个上学日,上学路上,孩子们穿得五花八门:有的孩子穿上了学校的厚大衣,有的孩子穿自己的棉服或羽绒服,有的孩子还穿着单薄的校服。早上给孩子穿什么,让家在天河的李妈妈很纠结:孩子3岁刚上幼儿园,之前发了长袖校服,不过衣服质地较薄,怕孩子冷着了,她便又给儿子换上了小羽绒服。可换上不久又犹豫了,要是班上的同学们都穿校服,孩子一个人“搞特殊”可不好吧?随即她又把小羽绒服给卸掉,在薄薄的校服里面,增添了一件收身棉服,把儿子包得像个小粽子一样。
天冷添衣,这是常识,但却在孩子那里遇到了难题,不加衣物不够暖,加了衣物“搞特殊”,这的确有点让人始料未及。回想起我上学那会,压根就没有校服,春夏秋冬,爱咋穿就咋穿,按季节时令穿衣,所有衣服都可以是校服。这么说来,是否可以把妈妈给娃穿衣的纠结的锅,甩给校服呢?显然,这不能够,校服自有校服的功能和作用,比如形塑共同体意识,帮助孩子完成身份认同,等等,关键是在校服穿与脱上,不该整齐划一有余而灵活权变不足。
细想起来,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普及的当下,应该很少会有管理者(包括学校领导和老师)认为,孩子冷天校服加羽绒是“搞特殊”。不过,这在家长眼中却是一个不确定的答案,因为自己不是最终的判定者。毕竟,没有明确的一个校服穿着指南,说明哪些情况下可以自由添衣。而在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中,老师无疑具有一种专业权威。在这种威权面前,因为孩子的缘故,其实家长在一些事情上让渡了部分判断权。在这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中,家长顾忌校方和老师的态度,在孩子穿衣问题上出现的纠结,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到底是校服为表征的外观整齐重要,还是孩子身上的温度比较重要?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只是,由于独特的气温禀赋,在广州气温跌破10℃,乃至更低温度的天气场景比较少见,家长并不太清楚校方的明确态度,以至让家长产生了观望。由此可见,天冷学生可以自由添衣,包括在校服外面套上羽绒等,应该和重大恶劣天气学校一律停课一样,成为一条不言自明的规矩。而当规则明确以后,家长在“给孩子怎么加衣”的问题上,也就不会进退失据了。
当然,赋予孩子天冷时灵活穿衣的自主权,并不绝对意味着就与校服的整齐无缘。只要校服够丰富的话,天冷时一样可以实现外观的大一统。比如,海珠区就推出了“区服”,整个海珠区小学的孩子都可以穿冬大衣区服上学。当然,针无两头利,而校服的套数一多,也比较容易产生争议,如果校服价格过高而质量又不怎样的话。而对于冬大衣这样的区服,由于穿的次数不会太多,考虑到性价比,家长愿不愿意花钱还是一个问题。
另据媒体报道,有一位“爷爷”曾给教育部门写了一封公开信,建议校服设置春秋装,大致意思是,现在校服只有冬装和夏装,遇上换季,比如春夏或夏秋之交,穿衣服就犯难,因为夏装偏凉,冬服偏热。这么来看,校服添置一套春秋装,我看就蛮好。当然,也有个别孩子体质特殊,比如新闻就披露,有孩子前天还穿着短衣短裤,班主任说他是真不冷,六年了都没生过病。这也给人以启发,校服春秋装可以按需申请,并非一定要强制人人购买。而回到冬天穿衣的问题上,还是那句话:校服遇上降温天,所有衣服都是“校服”。
新闻推荐
广州城中村更新改造备受关注。随着今年各区旧改步伐加快,截至8月底,全市共批复城中村改造项目47个。其中,海珠区从年初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