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困境儿童撑起一张安全防护网
珠江瞭望
近日,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联合印发了《广州市监护困境儿童安全保护工作指引》(简称《指引》)。《指引》明确了困境儿童发现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及监护干预机制,将于明年起正式实施。
胡适曾说:“你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从这个角度上说,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法律法规,高度重视困境儿童的安全保护工作,是文明不断取得新成果的表现。与若干年前比较,如今未成年人乞讨、流浪等现象已非常罕见,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但是,困境儿童问题非常复杂,有时还相当隐蔽,安全保护工作也因此变得艰巨。即使有了《指引》,执行过程中,一些领域仍需进一步明细。
首先是认定问题,必须有详细指引与专业评估介入。《指引》对“困境儿童”的定义是,因家庭监护缺失、监护不当或监护侵害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和侵害,或处于无人照料的危险状况的儿童。“缺失”“不当”“侵害”“威胁”“危险”等关键词,都存在程度认定问题,有必要细化。比如,双亲无法监护,由老年爷爷奶奶监护,“当”还是“不当”;父母外出打工,由远房亲戚照看孩子,算不算“无人照料”;父母打孩子,属不属于儿童的安全“受到威胁”……情与法之间、量变与质量之间,还得有一个各方都比较认可的客观标准才行。
再次是保护问题,必须对困境儿童安全实施全方位保护,确保境况得到较大改善。困境儿童安全保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不仅要负责儿童的衣食住行,同时还要关注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安慰,乃至健康成长、融入社会等等。发现困境儿童、把困境儿童带离危险境地、剥夺父母监护权等,都不难,难的是如何安置好困境儿童,确保他们的境况有大改善,不至让他们受到第二次伤害。在儿童保护中心数量还不足够、专业人才还很缺乏的当下,完全克服这些问题,还需要下一番真功夫。
其次是法规问题,法规必须硬得起来,善政才能推得下去。困境儿童安全保护工作难免会和私人权利发生冲突,比如将困境儿童带离危险境地、送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对涉嫌虐待儿童的家长剥夺监护权等等,都涉及私人权利,容易产生纠纷。因此,有必要在更高层面制定专门的法律规范,提升法律法规刚性,并将困境儿童安全保护的方方面面纳入,才能保障保护工作的合法性与执行效率。
最后是合作问题,困境儿童安全保护,横跨公安、民政、学校、社区等不同部门,需要有效衔接与通力合作,才不会留下空白地带。为困境儿童撑起安全防护网,需全社会共同努力,这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连海平 媒体人
新闻推荐
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明日开拍 中国队签运不佳,男双女双都在“死亡之组”
■石宇奇(右)、黄雅琼(左)、郑思维等六位选手昨日先学做广式点心。图: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组委会■辛德胡对制作点心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