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电130年,从星星点灯到万家灯火 高质量发展打造坚强电网
电力与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
供电员工在永庆坊检查线路。
广州天河区夜景变迁。
1888年,广州。一台进口发电机,为两广总督署门前的道路点亮了电灯,夜晚的珠江水面,星星点点。此后,电力就以再也不可或缺的角色,参与了这片土地的跌宕起伏和神奇重生。
2018年,一张现代化的大电网早已成型,一家国际领先的供电企业日夜运转,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超级城市,巍然挺立。
从第一盏电灯到现代大电网,电力已经照亮广州130年。对于南方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而言,充满着坎坷,更闪烁着荣耀。
电力事业的起步
1882年,上海,1888年,广州与北京。广州是中国第二个用上了电的城市,广州电力史上的第一个英雄,就是张之洞。
而第二个英雄,叫黄秉常。19世纪后期,美国排华,侨商被歧视,生命财产受到威胁。迫于无奈的侨商黄秉常,试图把资本转到广州兴办电灯业。驻美大臣张荫桓鼎力支持,把他引荐给张之洞,继任粤督李翰章也兴奋异常,促其快办。集资40万美元,雇佣100名工人,1890年,广州电灯公司成立。那时的“电灯公司”,就是发电厂。
广州的电力诞生,与民族的自强愿望丝丝相扣。广州电灯公司的试验性运营,为广州的电力事业积累了最早的经验:成本控制、电网扩张、供电可靠性,缺一不可。
两年后的1901年,美商旗昌洋行在广州伍仙门创办粤垣电灯公司,就是伍仙门发电厂的前身。4台容量共546千瓦的英制蒸汽发电机组于1905年投产。1909年,政府和华侨为主的民间商人合力赎买了该企业,改名广东电灯股份公司,并于1924年、1927年两次增容扩建。
1932年,广东电灯股份公司被收归国营,电力成为重要的城市公共品,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同年广州市开始建设西关输变电工程;1933年,兴建河南(指珠江南岸)电厂,并通过两条馈线与伍仙门电所联络,为河南地区供电;1937年,西村发电厂投产,对西关一带用户供电。伍仙门、河南、西村发电厂一度被称为广州供电的三驾马车。
一个初期的广州供电网络在1930年代成型,与之相应,广州地区陆续办起了制糖、酒精、水泥、造纸、饮料、纺织、硫酸、肥料等现代工业。广州规范化、网络化、体系化地运用电力支持现代工业发展和现代生活兴起的曙光。
统一电网的形成
1952年2月17日,广州供电超越独立的发电机组和配电线网,形成了城市的统一电网。统一电网,是统一供电的基础。1933年投产的河南电厂,通过两条馈线与广州最早的电厂——伍仙门发电所联络,发电频率都是60赫兹。而1937年投产的西村发电厂发电频率是50赫兹。不同的发电频率,意味着两间电厂的电源不能并列,只能分地区供电。统一电网,将伍仙门的发电频率改为50赫兹,在当时来说,可以消除“部分地区每晚必须短时间停电”的难题,对于广州供电的历史进程来说,则是获得了发电供电的平衡管理的基础,让用户离“随意地用电”又近了一点。
1978年改革开放东风吹起,电力对于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性再一次被确认,并开始了持续的壮大过程。居民生活需要电,工厂生产需要电,科研工作同样需要电,电力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社会的血液”,滋养、支持着国计民生。
电影《芳华》中有个场景:郝淑雯要穗子穿上牛仔裤试试,说是从广州买回来的。“那里的高第街,全是港货!”导演冯小刚试图用这句对白,勾勒映射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新生气息扑鼻,给全国人民都带来新生活的感受。人们口耳相传:“到广州必到高第街。”
那个年代的“高第街”,是个响当当的地方,它是广州市第一个工业品市场,也是全国第一条经营服装的个体户集贸市场。十几年辉煌的高第街灯光,为改革开放的广州留下了一份特色的剪影、珍贵的支持,全国瞩目、充满希望。
然而意气风发的高第街也有它不为人知的无奈。晚上想要营业,得向广州用电管理所申请用电,让工作人员拉一根电线过去,每晚照明2至3小时。古旧的骑楼间,灯泡与灯泡串联,哪家出了故障,隔壁很可能也要一起断电。但好在灯泡亮着,人群就会聚拢过来。高第街代表性地呈现了一个矛盾:随着社会工商业蓬勃发展,居民生活日益丰富,广州的电力系统很快就和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了。
南方电网的强大后盾
最近的40年里,发生了这样一种渐进式的变化:工业快速崛起,文化日渐繁荣,万家灯火通明,长夜光亮如昼。但起步之时的问题是:电从哪里来?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再工业化,而电就是工业的粮食。农业时代,电只是光的代名词,没有电可以点油灯,而在工业时代,日夜都有无数的机器嗷嗷待哺。
那时的广州,意气风发地迎向改革东风,人们摩拳擦掌想要干一番事业,但供给广州电力的,只有来自粤东的一条并不完整的线路。
随着通过在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建立海外煤炭基地,解决了燃料供应问题,但紧接着又面对装机容量不足的问题。煤炭是充裕了,但发电厂太少。上世界八十年代中后期,省网供给广州的负荷只有60至80万千瓦,对当时的社会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企业经常“开三停四”,电力最紧张的1992年、1993年,甚至“开二停五”。繁华的北京路,每个商户门口都摆着一台发电机,随时应对停电。
1995年以后,广州就逐渐开始解决缺电问题。缺电问题解决了,但逻辑闭环尚未形成,能发电,还要能把电送到终端。呼应城市对电力供应日益增长的需求。广州供电局成立了南区、东区、西区、中区、黄埔区等区级供电局,电网建设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2002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成立,形成了“两交一直”的交直流并联网架,云贵桂粤四省联网和西电东送的格局初步形成。借助西部三省富足的水电和火电,为广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南方电网公司的网架不断发展壮大,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用电。至今,西电东送已经形成“八条交流,十条直流”18条500千伏及以上大通道,送电规模超过5000万千瓦。
以南方电网公司为强大后盾,广州电网也一步步发展壮大。位于南方电网交直流混联运行、西电东送的受端负荷中心,广州电网已经成为全国供电负荷密度最大的城市电网之一。
电网,像一个有生命的躯体,跟着这座城市一起舒展。
电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跨过世纪之交的广州,进入了急剧发展的时代。
倍感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广州电力布局的巨变,在10年间与广州“城变”布局几乎一致。
悄无声息中,电力发展不仅赶上了经济发展的步伐,还成为了城市拓展队伍里的“急先锋”。
“十一五”期间,广州规划在电网建设上投资180亿元,新增总容量相当于再造一个广州电网,其新建变电站的运行水平、环保指标甚至超过部分发达国家。
“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2010年一巨变”,以承办亚运会为契机,广州供电网络发展在十年间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30年前捉襟见肘地“停电调控”,而是紧迫余裕地“创新发展”了。
这一年,花城广场、广州塔的灯也亮起来了,广州的“城市客厅”打开大门,华光闪耀。
“你在哪?花城广场灯光节开了,你来不来看一下?”2011年9月26日晚8时,以广州塔为中心,珠江沿岸东起猎德桥北至广州桥,开始了一场盛大的灯光秀。整个江面,乃至天空,都是光亮,都是灯光的舞台。广州塔北广场上人头攒动,人群中不时响起兴奋的“电话直播”。
2016年底,广州供电局开始着手建设8个示范区,中新知识城、南沙自贸片区、琶洲商务区的供电可靠性目标是每年每户不超过2分钟,而另外5个示范区的目标则是不超过10分钟。从这些示范区运营中获得的经验,在未来将根据现实条件有梯次地惠及其他区域。
数据显示,南方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连续17年在广州市社情民意调查中获得第一名,连续9年在广东省社情民意调查中获得第一名。这样的反馈,已足以让那些幕后英雄们心中快慰。
遥想1888年珠江水面的星星灯光,终究是远了。今天不必再刻意追赶光明,因为光明一直都在。
羊城电力故事
东——从无轨电车到公交电动化
地点:越秀区龟岗大马路
位于越秀区的东山电车站是广州的无轨电车站场。1960年建成,位于农林下路,客流量大,是广州多路电车的起止站。
广州早在1915年就拟定了“电蛇”计划,但是一路坎坷。原来,当时的广州商人从加拿大购回几辆旧的火车改装成公交汽车,但是由于经常发生各种交通事故,被市民鄙视为“电蛇”。
直到1960年9月30日,无轨电车第一线7000米建成通车,广州才真正进入了电车时代。
当时,10辆挂满彩旗的无轨电车从越秀公园徐徐开出,开始投入运营。电车1路线正式通车,结束了1915年来断断续续筹建电车而不见通车的历史。从此,广州又增加了一项交通工具。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17年,广州研究通过了《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方案》,力争在2018年底全面实现公交电动化。11月23日,广州供电局与广州市公交集团合作运营的首批公交充电桩投入运营。
2018年,广州供电局与公交集团合资成立的广州捷电通综合能源公司成立,将投资建设一体化运营充电桩达4000支,对广州市公交充电设施进行统一运营、管理。同时,该公司加快公交充电站的建设布点,整合社会建设的公交充电站点,并适时考虑将具备条件的电动公交充电桩向全社会开放。
羊城的电动公交历史又进入了新的一页。
西——助力永庆坊老城换新颜
地点:荔湾区恩宁路永庆坊
荔湾区,作为广州老三区之一,拥有“最广州”元素的岭南建筑的基本都汇聚此地。在这里,常年的风吹日晒雨淋,使得部分以架空线为主的线路出现绝缘外层老化,再加上老城区大量招牌遮挡线路的情况,成为电力日常运行维护的黑点。
近年来,广州供电局在此采取推进电力线路整治、优化社区环境等“绣花”功夫,推动老城区旧貌换新颜。
针对这种情况,广州荔湾供电局从三个方面突破难点,推进“微改造”工作的全面铺开。一是改善配变运行环境,政企联动落实电房用地问题,实现老城区户外台架入房,降低运行风险,提高供电可靠性。二是推进架空线路进行下地改造,在西关大屋社区、桃源社区等10个社区推进“三线下地”工程,将网线、电线、电视线统一铺设在地下管道,保护历史街区的肌理。三是提高用户侧终端的智能化水平,对改造社区实施智能电表安装,实现远程低压集抄的全覆盖。不仅能切实改善广大群众的居住环境,更是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群众的人身安全。
电力,为广州的旧城更新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南——广交会背后的供电身影
地点:海珠区琶洲会展中心
广交会作为中国最负国际盛名的交易会,成立61年来,逐渐由中国最大的实物商品交易会,成长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实物商品交易会之一,为广州市提升国际影响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帮助广州加快实现世界级城市升级的步伐。
从中苏友好大厦,到侨光路起义路,从流花展馆再到琶洲会展中心,广州供电局(包括前身)作为属地供电管理单位多年来始终如一,认真做好广交会期间的保供电,确保广交会的顺利召开。
每次广交会前夕,广州供电局都会成立供电保障及服务工作小组,科学编制保供电总体工作方案,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有效提高应急响应和突发事件处置水平。保供电前期,针对保供电线路和设备开展特巡特维,全面、细致地进行巡查和消缺,并加强对重要客户的重点检查,确保设备“零缺陷”。
广州供电局加强广交会保供电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指挥和协调,合理安排计划检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在保供电期间停止一切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必须施工的项目,严格执行许可审批流程,保证施工现场安全可控、在控。
广交会期间,广州供电局组建专门应急值班抢修队伍在现场负责应急管控,调配了发电车随时待命,并每天安排保电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保供电线路、设备的检查和应急准备,确保故障发生后能快速复电。据悉,自从广交会场地搬到琶洲,广州供电局每年要出动40人、10辆车保障供电。
广交会作为广州的品牌,背后却是供电人的默默耕耘。
北——城中村蝶变“模范小区”
地点:白云区永平街永泰村
作为很多“新广州人”租房落脚的第一站,广州的城中村承载了很多人的回忆。
但是之前很多城中村的用电问题一直成为困扰这些“追梦人”的梦魇。
2015年之前,白云区永平街永泰村磨溪小区的停电情况很严重,对小区居民来说,小区没水没电成了家常便饭。据介绍,磨溪小区占地面积约为0.095平方公里。
据悉,从2008年开始,永泰村用电需求开始变得紧张,到了2011年,过载现象变得更加严重,随着用电负荷暴涨,2014年,永泰村的居民用电投诉高达几百起。
2014年,白云区率先出台《白云区城中村规范用电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进行“自筹资金建设台区”模式供电改造。随后,广州白云供电局把愿意自筹资金建设台区并配合较好的小区或者城中村作为试点,设立“白云区城中村终极负荷释放示范小区”。在此背景下,针对磨溪小区的用电难问题,白云供电局与永泰村委经过多次协调,制定了增加扩容增加变压器的方案,由村委自筹资金,白云供电局建设台区。2017年,配变容量增加5台,容量提升73%。
2015年9月磨溪小区被设立为“白云区城中村终极负荷释放示范小区”,该小区用电改造正式启动。至今,小区区内线路实现零跳闸、零投诉。
广州有电130年大事记
1888年
◎两广总督张之洞在两广总督府点亮华南地区第一盏电灯。广州成为1882年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用上电的城市。
1901年
◎美商旗昌洋行在广州长堤伍仙门开办粤垣电灯公司,这是伍仙门发电所的前身。1950年改名伍仙门发电厂。
1933—1949年
◎1933年广州市电力管理处兴建河南电厂,并通过两条馈线与伍仙门电所联络。1935年广东省第一条13.2千伏输变电工程——广州伍仙门电所至西关变电站电缆及西关变电站建成投产。1937年广州西村发电厂投产发电,供西关一带用户用电。
1958—1978年
◎华南地区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广流线建成投产。广东省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员村变电站投产,广州110千伏电网初步形成。
1978—1992年
◎广州电网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增城变电站,是广东电网首批500千伏变电站之一,也是广州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
2002年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并开始运作。公司供电区域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南方区域电网,经营相关的输配电业务,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从事电力购销业务,负责电力交易与调度;从事国内外投融资业务;自主开展外贸流通经营、国际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等业务。
2010年
◎圆满完成亚运保供电,保供电级别之高、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涉及设备数量之多,均为史无前例,连续52天的亚运会保供电实现了零事故、零差错、零投诉。
2012年
◎2月22日,广州供电局改制为南方电网公司直接管理的子公司。首次跻身全国供电可靠性A级金牌企业。
2015年
◎10月4日,超强龙卷风“彩虹”来袭,在抢修复电过程中,广州供电局仅用5个小时即恢复40.9万用户近百万居民供电,5天全面恢复电网正常运行,创造了特大型城市电网极端故障下复电的“广州速度”。
2018年
◎2018年,广州供电局力争率先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文/图:刘倩龚甸
新闻推荐
◎陆小鹿(上海)友人说他最近工作压力大,想周末找人打麻将放松一下,奈何总凑不齐人,好扫兴。我给他支招:“不如尝试去做做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