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园绿地亮“家底”
延伸阅读
在描绘广州公园绿地未来发展战略的同时,《广州市公园建设和保护专项规划(2017-2035)》也完整披露了广州公园绿地的详细“家底”,指出虽然广州公园绿地各项指标位于全国前列,但也存在若干问题。
全市有197个公园免费开放
《规划》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批公园名录共210个(综合公园51个、专类公园50个、社区公园109个),其中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的公园有197个,初步形成了功能内容配套齐全、景观形式与艺术风格多姿多彩的城市公园体系。
在目前免费开放的公园中,既有传统型风格如兰圃、醉观公园等,也有现代型的风格如云台花园等,还有一些融贯中西风格的探索之作,如雕塑公园和珠江公园。此外,广州还在城市郊区营造了大量生态型的村镇公园,如珠村乞巧公园、杨桃公园、瀛洲生态公园等,为市民休闲游憩提供了新的空间。
白云南沙绿地服务覆盖率低于10%,花都萝岗低于50%
《规划》也提出,虽然广州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但绿地系统的步行可达性与使用便捷度有待提升。大型城市公园绿地集中在白云山周围,缺乏深入到社区环境中的小型公园绿地,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中小型绿地较少,导致公园的服务半径不能覆盖整个城市。通过对现状公园500米服务范围评估,20%的现状居住用地不在公园500米服务范围内,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还有提高的空间。
从分区方面看,广州中心城区绿地服务覆盖率较高,普遍高于85%;外围城区则较低,其中白云区、南沙区低于10%,花都和萝岗低于50%,公园绿地布局总体呈现“重中心,轻外围”,“重城市,轻农村”的特点。
“以园养园”变相经营模式威胁公园公益属性
快速经济发展下,全市建设用地23年来增幅巨大,但建成区的拓展导致生态空间逐步退缩,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对生态用地“红线”式的管控措施与法规支撑,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的绿地布局,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不相符合,导致绿地落地实施困难。此外,由于旧城区人口密集、用地紧张,各类用地置换为绿地的难度较高,旧城改造时的绿化用地预留很困难,如青山绿地工程中许多绿化用地并未取得用地许可,规划实施性较差。
市域生态绿地建设方面,增强绿容率、缓解城市热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还未有系统的园林绿化对策措施提供指引,城市绿地还未充分发挥包括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多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
另外,“以园养园”等变相经营对公园的用地范围、公益属性及健康发展都造成威胁。
采写:
南都记者魏凯
新闻推荐
天寒地冻?广州其实还在秋天里 14日开始“回暖”,预计周末最高气温回升至20℃以上
信息时报讯(记者黄熙灯)7日0时,冷空气抵达广州市区,广州气温开始“跳水”,9日五山观测站录得的平均气温仅10℃。在冷空气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