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经销商出路:转型农服进攻特肥
“这年头,作为一个农资经销商,谁不想垄断经营一个爆品啊?”12月6日,一名广东经销商在参加“2018第三届中国·广州新型农资暨新模式G20峰会”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农资经营来说,如今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大量涌现,也为农资经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黑科技!杀手锏!新王炸!在本次峰会上,行业人士热论新型农资暨新模式热点话题,农资企业展示最新科研产品成果……众多行业权威专家、国内外新型肥料领军企业代表与优秀特种肥料经销商、新农人等齐聚一堂,把脉新型肥料市场,畅谈热点话题。
◥>新模式
农资营销模式升级,农服平台成新风口
近几年,随着行业持续调整,农资经销商原有的经营环境和生态体系面临挑战。如何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下行业人必须思考的问题,部分经销商的自我转变行动已经在进行,这也唤起了更多经销商的变革意识。经销商顺应大势,创新营销、盈利和发展模式等成为了发展方向。
“面临未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主动转型变革,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彼此融合赋能,将是农资企业和经销商始终不变的特征。”农化行业分析师、菜头农业说创始人蔡智文分析,一样的产品,服务抢走客户;一样的服务,产品抢走客户。面对政策高压、成本上涨、用户需求改变,传统农资营销失灵,农资企业的经营越发困难,“要想摆脱原始粗放的经营管理状态,必须从实质上进行带有阵痛的彻底变革,建立步步为营、逐步深入的延伸发展模式。”
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农业服务平台领域的巨大市场规模,吸引了金正大、史丹利、新洋丰、云图控股、中化集团、诺普信等老牌农资企业、也有蜻蜓农服、大田农服、神州农服、丰信农业、天天学农、农田管家、农医生、云种养、嗡嗡农服等新锐农服创业公司。
据金正大集团广惠深分公司总经理易焱朋介绍,在植保方面,金正大提出了“三全植保”新理念,为植保行业带来新视角,开启了亲土种植引领植保的新时代。亲土种植理念在植保领域的实践落地可概括为“三全植保”的新理念:即“全生态环境植保、全生长周期植保、全程服务植保”。“三全植保”新理念将植物保护的服务范畴扩展到植物的所有生长环境、全部生长周期,并以服务外包的方式,提供完整的第三方服务。
◥>新产品
硝基受捧销量可期,高端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成市场新宠
硝基肥有望改变肥料业格局。有广西地区的经销商反映,硝基肥在当地甘蔗上的表现不俗,潜力巨大。据介绍,甘蔗在前期分蘖和拔节时,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但在这一时期当地雨水不多,尿素等铵态氮转化时间长易脱肥。而硝基肥的硝态氮可以快速满足甘蔗前期需求。
单用硝基肥,仅能解决前期不脱肥的问题,但板结问题悬而未决。有经销商建议,通过硝基肥与土壤调理剂或有机肥配合使用,在肥效快的同时也起到调理改良土壤的效果。他认为,这有望成为一种可行的销售套餐。不仅甘蔗,柑橘种植区的经销商也透露了相似想法。
国内硝基新型肥料黑马企业华鑫肥业公司总经理李腾飞表示,国内硝基肥产业正步入发展快车道,但一些地区产品同质化、价格泛滥等问题已浮出水面。硝基肥企业必须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硝基新型肥料在国内的影响力,合力将产业做大做强。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强调,科学配比硝态氮是大部分进口高端肥料的优势所在,国内硝基新型肥料要做到提质增效,应该在硝态氮的配比、应用方面狠下功夫。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指出,发达国家农业硝态氮在氮素中的占比超过三成,我国远远低于这个比例,硝基肥市场潜力巨大。今后硝基新型肥料在国内推广重点要突破两个问题:一是明确哪些区域、哪些作物更适合硝基肥,不能乱用滥用;二是加快技术创新,要借鉴学习国外硝基肥料的优势配比和使用技术,做到高品质。
“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将担当土壤改良、提升土壤有机质、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化肥利用率之功效。”高祥照表示。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已有微生物肥料企业2050家、产能达到3000万吨、登记产品6428个、产值400亿元,微生物肥料已经成为新型肥料中年产量最大、应用面积最广的品种。
新闻推荐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王敌■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孙毅龚吉林毕志毅昨天上午7∶30,2018广州马拉松在淅沥的细雨中鸣枪开跑,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