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制度保障、多方齐抓共管,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体系 让“折翼天使”也能迎风飞翔
“对残疾儿童家庭来说,这又是一个好消息!”家住广州的何女士说。这个好消息就是广东省近期出台实施了《广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提出,对广东省6岁以下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救助,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在进行人工耳蜗植入、肢体残疾矫治等手术以及康复训练项目时,可以获得相应补助。
这一办法的出台,是广东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又一重要举措。2012年起,广东省开始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实行省级财政兜底政策,为广东省户籍0—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采用定点委托或政府招标采购方式,由各地根据残疾儿童需求和机构服务能力自主申报,不限名额,全面满足,基本实现定点机构在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2017学年,全省共为1.2万多名0—6岁残疾儿童提供全日制康复训练服务。
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广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康复救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救助覆盖范围逐渐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体系得以不断完善。
强化制度保障为康复救助提供坚实支撑
2015年,何女士的第二个孩子悦悦出生。本因沉浸在喜悦中的她,却得知孩子患有先天性耳聋,“当时觉得天都塌了下来,一点预兆都没有,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2016年,悦悦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并进入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免费参加亲子同训。
经过两年多的听力语言康复,悦悦掌握了良好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能够使用口语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交流。“孩子性格非常开朗,今年已经在上普通幼儿园了,跟其他同学相处得很愉快。”看着孩子的变化,何女士欣慰地说。
如今,何女士每周会带着孩子到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康复中心的硬件设施很完善,老师们都很专业,孩子也有专门的康复训练方案。”何女士说。在康复中心,还有很多像悦悦一样的孩子,在接受着免费的康复训练。经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孩子们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近年来,广东省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保障体系。《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经过二次修订、三次贯彻执行,不断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今年9月1日起,再次修订的《办法》开始施行,进一步明确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给予补贴,并适时调整补贴标准。
2017年,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将《关于进一步加大广东重度听障儿童救助力度的提案》纳入重点督办提案,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从今年1月1日起,广东省将人工耳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支付范围扩大到7周岁以下的语前聋患者,以及经听力语言康复后有一定听力言语基础的18周岁以下语前聋患者。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广东省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从过去的项目模式进入到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保障层面。
近期,《广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在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康复训练及支持性服务等方面给予救助。其中,人工耳蜗植入术为15000元/人,肢体残疾矫治为16000元/人,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和孤独症儿童进行全日制康复训练,补贴标准为:公办康复机构12000元/人·年,非公办康复机构20000元/人·年。
“康复,对小孩子来说特别关键,一旦错过这个时间,治疗效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一政策的出台,能够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抓住康复救助的关键期。”何女士说。省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办法》适当放宽了救助对象及范围,完善了申请路径和方式,提高了康复救助的标准,将进一步改善广东省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
多管齐下推动康复救助向纵深发展
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多角度发力,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做实做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向纵深发展。
从2010年起,广东省按辖区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1元的标准安排日常康复经费;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按规定20%划拨同级残疾人联合会用于残疾人事业,其中,主要用于残疾人康复。2011年以来,省财政每年安排转移支付用于14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经费近7000万元,各地也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安排补助经费,提高补助标准,为广东省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提供兜底保障。据了解,2019年中央和省本级财政安排儿童康复救助专项经费将达1.7亿元,经费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同时,以竞争性资金分配方式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地级市每个机构补助600万元、县级每个补助300万元的标准,促进各地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为推动各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专业化、规范化,提高康复救助服务质量,先后制定下发系列文件,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2008年,广东省正式启动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级评审工作,对14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达到省级三级以上等级达标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按照一级30万元、二级10万元、三级5万元给予一次性补贴,发挥标准规范、以奖代补等引导作用,促进广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目前,广东省共有50多家机构90多个项目通过了等级达标评定。据统计,广东省现有0—6岁残疾儿童康复机构400多家,其中残联系统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近100家,为残疾儿童康复提供专业化服务。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同样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从2005年开始,省残联委托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组织对全省各地的聋儿、智障、脑瘫、孤独症4类康复教育教师进行资格认证培训,并凝聚了一批康复领域专家学者资源,为开展康复救助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此外,从2015年开始,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每年安排100多万元,培训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专业人员。根据中国残联康复人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显示,广东省各类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达5000多人,为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发挥了重要作用。
撰文:汪祥波邱桂华
新闻推荐
乡村士多店 传递真善美 先天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吴国明从事志愿工作6年,帮迷途青年返航
有着憨厚笑容的吴国明。在横栏横西七村,有一家卡卡士多店,店门口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学好弟子规,做个文明人”,还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