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四十年,是中国动漫事业的一个缩影
最近燃爆朋友圈,令无数“老广”大呼童年重现的“动漫新时代——广州动漫艺术40年成果展”中,所有到场观众还会惊喜地发现,“中国动漫第一人”金城的艺术作品展“写爱”,也正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国际厅同期举行。
喜欢动漫的朋友绝不会对《漫友》、“金龙奖”、“中国国际漫画节”这些由金城一手缔造的名字感到陌生,也绝不会不知道他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闪耀的中国原创动漫新星,但你却不一定系统了解过他本人的艺术创作。本展汇集金城40余年来所创作的连环画、漫画、水墨、陶瓷等100余件艺术精品,是金城艺术生涯的首场个展,通过“岁月连环”“丹青芳华”“吉光片羽”“笔墨行旅”四大板块,辅以纪实性照片与素材展示,将观众带入创作过程之中,拉近艺术家与观众的距离。
为对金城艺术作品进一步研究和梳理,12月5日,“金城艺术作品学术研讨会”在JC动漫馆举行。日本映象产业振兴机构理事长、手冢株式会社董事长松谷孝征表示:“金城就是中国的手冢治虫。”
现 场
浪漫“写爱”,画有尽而意无穷
从东北小镇到岭南热土,从军旅到连环画家,到动漫推手,再回归艺术创作,期间有全国获奖,有出国写生,有媒材创新,甚至有用“老夫子”风格创作的作品……金城40年的艺术生涯,在这个展览中历历在目。回顾40年的经历,正如在导览时金城自己的解读:唯有用画笔与生命抒写爱,描绘爱。
在金城艺术作品展“写爱”的前言中,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诸迪表示:“金城是一个十分有魄力和有毅力的人,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动漫事业的发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连环画报》发表了连环画《明姑娘》之后一举成名,但他并没有把精力专注于个人的创作上,而是毅然转身,致力于推动当时还处于劣势的漫画事业发展,先后创办了《漫友》等多种动漫及文学期刊,并发起创立"金龙奖",发掘推出一批批的本土漫画新生力量。近年来,他再一次急流勇退,从行业推手回归到了艺术创作。金城的求艺经历既曲折特殊,但又脉络清晰。”
著名漫画《老夫子》第二代作者王泽表示:“从金城的画来看,从开始到最近,我看见的都是一个潇洒浪漫的人。虽然金城的作品有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时代,但是我从中看见了金城自己的故事,看到了金城自己的浪漫。”
法国亚欧洲际影视机构节目总监姚国强回顾与金城相识数载,他也认为金城最为典型的特质就是“浪漫”。姚国强表示:“也只有这位浪漫的中国人,才能够把中国的漫画带到浪漫的欧洲,又能够把西方的那份"罗曼蒂克"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水墨作品当中。”
的确,他是一个内心柔软敏感,永远满怀善意和爱意的人。他的作品也是如此,无论早期的《明姑娘》还是近年来的《我的人间四月天》和《马克思与燕妮》,描绘的都是对美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金城在2014年创作的《人间四月天》叙事组画,讲述林徽因的爱情故事,甫一推出便广受各界关注,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并十多次参加海外展览。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评价这部作品时写道:“这幅画气韵生动,画面构思巧妙,作品中对民国传奇才女林徽因的角色塑造……让我们去体味主人公丰富却不夸张、内敛却又充满情怀的矛盾性格,仿佛可以嗅到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呼吸与脉动,做到了画有尽而意无穷。”
定 论
多个“第一”,中国动漫艺术领军人
金城的文艺事业历程,是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文艺发展的一个重要侧影。
在研讨会上,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说:“提及金城,不得不提及他在推动广州、广东乃至全国动漫事业发展中所取得的多个开创性的第一。金城是将中国漫画和中国动画合为一体并提出"中国动漫"这一词汇的第一人;金城于1978年投身动漫,初心不改、矢志不移、日夜兼程、孜孜求索,是自始至终伴随国家改革开放40年伟大进程而从未停止前进脚步的动漫第一人;是中国动漫界跨越艺术、教育、出版、会展、文博、社会组织、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的第一人;是兼任国家和省市动漫艺术家组织主要领导的第一人;是倡议并成立粤港澳动漫艺术家联委会,打通三地的动漫资源的第一人;是走遍华夏大地、走遍欧美亚非顶级国际动漫通大展,以动漫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推动中国动漫走向国际的第一人。”
日本映象产业振兴机构理事长、手冢株式会社董事长松谷孝征作为“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经理人,他发现,金城和日本的手冢治虫非常像,一生都以动漫的方式推动国际交流,大大提升了漫画的地位。“他简直是中国的手冢治虫。”松谷孝征说,“早期漫画在日本的地位也不高,所以手冢治虫先生一直努力把漫画的地位提高,这也是金城先生一直在努力的事情。手冢治虫先生努力一生都在宣传漫画,正如金城先生一直致力于推动漫画的发展,并为漫画的国际交流作出了贡献。”
艺 术
独特审美,写意笔墨叙时代故事
这次学术研讨会是对金城艺术作品及动漫事业的研究梳理,同时也是对其四十年艺术创作实践精神的充分肯定。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主编、博导尚辉表示,当他回顾金城从艺40年的系列作品时,映入眼帘的便是金城从连环画、漫画转向中国画的精彩篇章。尚辉认为,“中国画独立的审美特征,恰恰在于能够通过笔墨超越对画面形象的表达,写意性并不仅仅是笔墨行笔的状态,更是从笔墨之中抒发出来的一种富有直觉性的精神表现性。金城在《我的人间四月天》绘本中的《英伦初遇——林家有女初长成》《在巴黎的一些日子》和《寂静的一段时光——香山庭池》等画作,其画面通过枯湿浓淡的笔墨而进行的写形与造景已相当完美,而这几幅画面内容与切景的跳跃,也颇似电影蒙太奇的镜头组接,充满了叙事的丰满意象。这表明,金城从漫画、连环画向中国画的华丽转身,早已将中国画表现人物的笔墨精神了然于心、信手拈来。”
中国白描艺术大家詹忠效将金城的艺术特点总结为四个方面:一、他对于绘画主题的选择十分敏锐,善长于将自已个人的兴趣、爱好、审美与时代脉搏、社会要求连接起来,再赋予充分的联想和艺术处理;二、他在绘画构图布局上,非常注意强化主题所需的黑白、疏密、线条的分布与交错,讲究抒情与意境的营造;三、他在绘画色彩的运用上,重视色调整体统筹和协调,往往产生以少胜多,甚至酿造出“无色胜有色”的特殊艺术效果;四、他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观察和对思路的梳理,不放过点滴瞬间的审美视觉和感受,在自然而然中丰富自己对画面意境和氛围的营造。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认为:“金城的成功,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影响,还有个人的能力,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今天的金城。”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张玉琴通讯员黎明泽)12月7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主办,广州市党建研究基地、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