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故事展现大时代的“人情味” 大型原创话剧《花好月圆》首演
《花好月圆》布景充满“广味”。演出方供图
南方日报讯(记者/周豫通讯员/吴忆若凝)12月6日、7日,广东省话剧院有限公司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倾力打造的大型原创话剧《花好月圆》在广州友谊剧院上演,本次演出被纳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广东站)”。
讲述西关故事着眼小人物勾勒大时代
改革开放40年,百姓生活在变,观念也在变,但奋斗之人的初心与执着不变,人与人之间平凡质朴的真情不变。话剧《花好月圆》讲述的便是广州西关祖传“林记”小食店的主人林家宝历经时代变迁、始终不离不弃执着坚守父辈创下的“林记”品牌的故事。该剧编剧杨晓丹说:“广州以美食闻名,"食在广州"不仅是驰名海外的一张名片,美食文化更体现在广州人的精神里、生活中。所以,我们以一家老字号小店为切入点,讲述"小家"故事。”
全剧围绕一个西关美食小馆展开,剧中,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林记”从路边摊发展成岭南特色美食店。然而随着百年麻石街的拆迁改造和网络外卖的冲击,老食客逐渐搬离、生意日益冷清,坚守匠心的“林记”开始面临新的危机。全剧追求诗化的表演意境,淡化了戏剧冲突,注重人物的内心表达,像一幅生动的岭南风情画让观剧之人感受到手艺人坚守初心的不易。
戏剧评论家曾鸣认为,这是一出典型的“茶馆”式戏剧,不好编更不好演,想出新就更难,“可喜的是,《花好月圆》把这个典型的广州故事讲好、讲透了,从街边一间小小的大排档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变化,这部戏可谓小中见大、满弓满调、花好月圆。”
舞美粤味十足描绘40年广东风貌变迁
据悉,话剧《花好月圆》的剧本征集、评选历时近两年,数稿修改创作,首演后受到普遍好评。专家认为,该剧以小见大、笔触细腻,编剧、表演有理、有利、有力,是一部真正有文学性的话剧作品,尤其是现实与闪回联动的手法构思新颖,舞台美术设计更是“广味”浓郁,无论是在细节雕琢还是整体把控上都彰显着创作者的精良匠心。
该剧由广东省话剧院优秀演员于妍、李紫光、申克、李可妮、王富国、吴嘉劲等出演,演员表演丝丝入扣、细致入微。全剧“现在+过去+现在”的戏剧结构循环往复,不仅增强了叙事张力、表演节奏和主题深度,也让观众通过一出戏看尽了人生百态。
该剧舞美也相当出彩,中国著名舞美设计师、5次“文华”大奖获得者秦立运说:“我希望把40年的岁月沉淀融入到大家熟悉的青砖、骑楼、麻石街中,透过这些观众熟悉的质感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极大限度地还原广州西关建筑的审美特征和人文风貌。”从舞台呈现上,庄重、灵变而通透的舞美颇具仪式感,跳跃的戏剧表现手法也成功实现了舞台的自由转换,演员们用心投入的精彩表演也在广味浓郁的舞台美术设计场景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看到这部剧,好像吃了一碗儿时最原汁原味的竹升面,心里暖和极了。”一位观众评价说。对此,广东省话剧院院长杨春荣说:“时代飞速发展,但人心深处的那点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最平凡、最质朴的情感羁绊却是没变的。我们希望以此剧展现广州人对理想生活的坚持与追求,也希望用该剧中浓郁的粤味和人情味温暖人心。”
新闻推荐
广马举行特邀选手见面会,三名非洲选手表示无惧低温 肯尼亚选手欲挑战广马纪录
信息时报讯(记者邹甜)2018广州马拉松将于明日上午7时30分鸣枪起跑。昨日下午,组委会召开特邀选手见面会,来自肯尼亚的科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