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米兰、武汉等五城获广州奖武汉因将亚洲最大垃圾填埋场之一改造成休闲生态园而获奖
[摘要]武汉因将亚洲最大垃圾填埋场之一改造成休闲生态园而获奖
嘉宾和代表分享交流城市治理经验。
昨天上午,全球市长论坛暨第四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及2018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全球39个国家105个城市和地方政府的700多名嘉宾和代表齐聚一堂,分享交流城市治理经验,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之策。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宋敬武,世界城地组织(UCLG)秘书长艾米利亚·塞斯,世界大都市协会代表、比利时布鲁塞尔首都大区首席大臣鲁迪·维尔乌特在开幕式上致辞。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麦慕娜·莫哈德·谢里夫向大会发来视频致辞。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市政协主席刘悦伦出席。广州市市长温国辉主持开幕式。
昨晚8时15分,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下称“广州奖”)评选结果出炉,美国纽约、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土耳其梅茨特里、意大利米兰、中国武汉5个城市获奖(排名不分先后),网络人气奖由印度尼西亚泗水获得。
在颁奖晚会上,中国武汉是第三个被宣布获奖的城市,话音刚落,台下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这是继中国杭州获得第二届“广州奖”后,第二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城市。
中国武汉的案例是“城市废弃垃圾场的‘重生’———生态修复弥合‘污染鸿沟’的创新尝试”,该创新项目将亚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之一———武汉金口垃圾填埋场改造成最迷人的休闲生态园。
据介绍,该项目附近14个居民区及40万居民直接受益于该项目,其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宜居,减少城市不平等状况。同时该项目有政府各部门及来自中国等13个国家82个城市的专家参与。该园区不仅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生态廊桥,在运用好氧技术进行填埋场的生态修复的规模上,也是史无前例。
“广州奖”评审委员之一杰奎琳·穆斯塔什-贝勒点评说道,“各城市可以向武汉学习如何将受污染的垃圾填埋场与水道改造为园区,公园、人行道、自行车道,为市民提供散步骑行的休闲去处,将“灰带”变为“绿带”,提升城市生活质量。”
今年第四届广州奖,组委会收到来自66个国家与地区193个城市与地方政府的273个有效参评项目,参评国家和城市数量创历届新高。最后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创新案例获得提名,中国武汉、义乌入围。
在昨晚的颁奖晚会上,来自39个国家105个城市、地方政府和国际组织代表及专家学者共同宣读《全球市长论坛广州宣言》。
专家访谈
“广州奖”如何体现创新
技术不再是唯一手段,“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
“广州奖”获奖案例有什么共性?“创新!”众位评审委员异口同声地说,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可借鉴性、可复制性也成为广州奖评选的标准。
如何理解城市创新发展?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案例才是真正具有创新性的?广州可从15个入围城市创新案例中学习借鉴到什么?带着这三个问题,南都记者采访了出席本次大会的中外专家。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新闻中比较流行的概念“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等依赖科学技术创新手段管理城市不再成为专家口中城市创新发展的绝对主角,社区管理、城市更新、文化传承、绿色治理等方面的创新成为本次大会讨论的热门。
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说,“不仅仅追求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而是追求整个城市系统的创新。”大会对15个入围案例的整体评价可以代表本届广州奖对城市创新发展的理解和考察维度:便捷之市、合作之邑、包容之都、韧性之城。
美国波士顿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项目副主任、第四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技术委员会主席恩里克·席尔瓦(EnriqueR.Silva)指出,入围案例体现了“广州奖”从关注科技技术创新,到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大趋势。“科技是创新的工具,是帮助我们达到目的的手段。我们更乐于探讨城市管理者与社区如何分析和面对城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提升社区和居民的生活体验。”
中国义乌的涉外服务被嘉宾们频频提起,“一站式”办理、“商友卡”、“以外调外”让外国人充分参与社区生活和社区建设的创新举措也让席尔瓦印象深刻,“这些涉外社区管理创新举措让外国客商不仅仅关注怎么在这里做生意,而是真正成为本地社区的一员。”
“因地制宜,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具创新性的。”生态城市建设组织CEO、全球生态城市峰会指导委员会委员克里斯汀·米勒以印度尼西亚泗水为例说明,全民参与城市环保建设,启用新型废弃物管理方式,建立社区示范村和3R模式,减少垃圾、重复利用和废物回收;在城市建设200多个街心公园,通过植被的吸水作用,有效减低了市内洪涝灾害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人口密集区的环境。米勒表示,“为什么泗水的创新发展这么成功?因为这是泗水市城市管理者通过一户户居民实地访问考察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作出的管理创新。”
李志坚同样对印尼泗水的案例印象深刻,特别是泗水最独特的创新———使用塑料瓶和杯子换公交车票,支付乘车费用,一方面提高了公共交通的使用率,一方面处理了固体垃圾。李志坚认为,“(此举)就让当地居民很有积极性,很乐意去参与。比如广州搞垃圾分类,也可以应用类似的激励机制。泗水的案例对广州是个很好的借鉴例子。”
采写:南都记者张伊欣夏嘉雯张沛通讯员穗府信
摄影:南都记者马强
新闻推荐
58同城旗下58英才招聘研究院12月6日发布2018年《中国卓越雇主报告》显示,上海和北京求职者期望薪资均超过8000元,广州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