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IP秀”将在北京路举行 以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非遗焕发生机
作为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广州打铜技艺,为外地游客带来了浓郁的南粤风情体验。
吴伟洪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冯艳丹通讯员/刘建庭)8日至16日,正值广州市文交会期间,一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IP秀”活动将在广州北京路步行街隆重举行。文创动漫、电子竞技、广府非遗三大特色文化IP集体融合亮相,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数字创意企业提供动漫(文创)IP展示、授权及衍生品销售等服务。
三大特色文化IP集体融合亮相
笔者提前了解到,本次“粤港澳大湾区文化IP秀”设置了文创动漫展区、电子竞技展区及广府非遗展区,共有广东咏声动漫、广东原创动力、恒信东方等十余家动漫(文创)企业展示各自特色文化IP成果。
作为国内动漫龙头产业的聚集地,此次IP秀文创动漫展区重点展示广州动漫原创力量。咏声动漫、恒信东方、原创动力、明星创意等国内外知名动漫企业携新产品集体亮相。
近年来广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IAB、NEM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在生物制药、显示技术等创新领域已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科技体育等领域的最新“广州智造”“广州创造”成果引人关注,本次IP秀“科技电竞体验区”,充满了“黑科技”。
此外,广州打铜技艺、广州榄雕、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广彩瓷烧制技艺、广绣、老药桔、广州珐琅制作技艺、广州饼印制作技艺、老广新游9个项目在北京路南段进行非遗技艺展示、非遗文创产品展示交易。
打造文商旅融合示范区引领“文化+”蝶变
近日,广州铜雕传承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最大的无焊接紫铜鸟笼”的制作者、有着“铜痴”之称的梁伟贤,把工作室迁到了越秀区。因为根据属地申报原则,这是在越秀区申报非遗的基本条件。“越秀区非遗政策好,氛围浓,申报服务又到位。关键是以后发展的条件好。”他说。
作为广钟制作技艺传承人的魏广文,尽管整个工场都在花都,但仍把总部留在了越秀区。目前他在越秀区非遗中心的指导下,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申报广州市级非遗各项工作。
2018年,广州铜雕、广钟制作技艺、广式古书画修复技艺、岭南书画装裱技艺、岭南针灸(特色飞针疗法)五个项目一同被列入越秀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趣的是,在这次申报过程中,不少发祥地或经营地不在越秀区的项目都踊跃来到越秀,希望申报成为越秀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究竟越秀区有何魅力,能吸引那么多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来越秀呢?
2016年,越秀作为全市唯一的申报区域,正式启动“广东省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创建工作,这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在中心城区探索非遗保护传承活化体制机制的创建区。在长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越秀区编制了《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规划》,加大力度建设特色鲜明、历史和文化生态保存完整的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此外,率先出台《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扶持处于濒危状态的非遗项目的同时,打造集传承、体验、教育和创新为一体的“非遗生态圈”,通过系统的保护方式和措施来对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修复、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链条,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社会,融入当代生活,助力越秀成为文商旅融合示范区,引领“文化+”蝶变。
五个平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在此基础上,越秀区积极搭建五大平台,提出了“玩转非遗”的口号,探索“非遗+文化产业”的保护新路径,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现代社会发展全面协调,促进市民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地区文化实力的提升。
非遗创意设计大赛以创意激发传统文化活力。从2015年起,越秀区携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创办了广东省非遗创意设计大赛,每年一届,吸引了来自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东财经大学等66所院校的学生参与,得到了广东省内外多家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大学联盟、传统工艺商家、文创企业以及众多年轻创意者的大力支持,参赛者平均年龄28.5岁,收到近400件作品。
大型民俗节庆日和“广东醒狮”文创品广受青睐。醒狮钥匙扣、醒狮纸巾盒、醒狮腰包……在越秀区扶持和孵化的非遗产业化项目里,广东醒狮项目开发的非遗衍生品可谓更仆难数。广东醒狮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表示,该项目在2012年受到越秀区的支持后,广府庙会和迎春花市年创收金额数十万元,仅今年最新研发的“棒棒狮”在两大节庆日中的销售量就高达七千多个,提高了他们开发文创衍生品的热情。也因为在这两个活动上的曝光度,吸引了正佳广场、广州歌舞剧院等合作伙伴的注意力,促成了中国第一部以“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原创舞剧《醒·狮》的跨界尝试,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同时,广府庙会和迎春花市是广府地区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动,越秀区以此类节庆日活动为契机,搭建了一个非遗推介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尤其是广府庙会期间,在北京路设置了南北荟萃、岭南精粹、创意集市三大展区,每年邀请三十多个省内外非遗项目参展,吸引了过百万市民参观。
一方面,通过建设市民体验传统文化的公共空间助推非遗接地气。2017年以来,以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为契机,越秀区将处于人流旺地的中山四路骑楼打造成“广府非遗展示之窗”,对广绣、广彩、玉雕、牙雕、榄雕、红木宫灯制作、广州珐琅、打铜等八个广府文化IP进行常态展示。此外,越秀区还开展了教育路非遗体验馆“非遗玩家”、文化创意用品体验店“树德生活馆”等的规划、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集非遗项目赏、游、购、娱、传承、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体验空间集群,使非遗在市民日常娱乐生活中触手可及。
另一方面,通过高端推介资源助推本土非遗走向国际。今年9月12日,由榄雕、广彩、打铜、通草画四个岭南非遗项目担纲“主演”的《中国符号》“手艺仁心”系列微纪录片上线新闻发布会暨全球同步首播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该片由国务院新闻办监制,致力打造成“记录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的视听百科全书”,受众覆盖22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观众了解五千年中国的重要窗口。
最后,非遗供需匹配链助力非遗新生代。在娱乐方式单一的时代,“讲古佬”曾给广府人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然而,在近年的信息化洪流中,粤语讲古亦随着国民娱乐方式的变迁,淡出我们的耳朵,渐成濒危的非遗项目。越秀区借力“广州文化IP库”,推动“非遗精品IP库”建设,推荐粤语讲古等非遗IP资源入库,充分利用文化IP资源共享平台,探索非遗IP资源与交易市场的供需匹配渠道,转化非遗资源为现代文化产业。
新闻推荐
治疗早期肺癌有黄金期 很可能比治愈感冒还快南都健康大讲堂肺癌大咖何建行明日开讲
南都健康大讲堂肺癌大咖何建行明日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