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公好义代表廖启明、彭元青砸破落水小车车窗救人:下次遇到这种事还要救
廖启明是一名工程项目安全员,协助现场安全施工。
彭元青是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足球场管理员。
◎廖启明
中天建设广州城轨分公司安全员
◎彭元青
丹田物业广州美术学院分公司员工
2018年广东“微文明·最美街坊”
◎彭元青
丹田物业广州美术学院分公司员工
致敬词:小车冲栏坠水,呼喊疾传,救人本能催促你们潜入河底。路遇生死危情,勇毅果敢,争分夺秒击碎车窗抢回人命。道义存胸胆自雄,正气怀身无所惧。挺胸踏浊流,何顾险与阻。至今河水上,清风满襟袖。
◎廖启明
中天建设广州城轨分公司安全员
“彭老先生老当益壮,他见义勇为的精神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
“见义勇为应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时代更是呼唤这种精神,廖先生作为年轻一代有这种精神,乐于奉献,确实值得赞扬。”
11月30日,在2018年广东“微文明·最美街坊”致敬礼的现场,90后廖启明与六旬长者彭元青相遇了,这是他们合力救人后第一次正式见面。廖启明是中天建设广州城轨分公司安全员,彭元青是广州美术学院丹田物业保安部田径场管理员。回想起8月5日那惊心动魄的救人场景,他们颇有感触。
小车落水合力救人
“‘轰’一响!一个白影飘过去了”,说起当时的情景,彭元青至今心有余悸。
8月5日下午1时25分许,一辆小汽车驶入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东门,门前栏杆抬起后,小车向后溜了一段距离,而后突然加速向右冲向人行道,撞上桥梁护栏,随着一声巨响,坠入河涌中。
事发时廖启明和彭元青正好路过。
“当时我看到一个老先生,他戴着一个斗笠下来,他很机智,捡了块砖头,捧在手里。”廖启明回忆。
“我边跑边喊,赶快下去救人,拿东西砸车窗……”彭元青回忆。
两人下水,来到车窗边。彭元青取出怀里的砖头,沿着后座车窗的边角使劲猛砸,玻璃碎落,辟出一个“救援通道”。
这时,车内已经灌满了河水,但水质浑浊,看不清车内的情况。廖启明憋了一口气,潜到水中,摸索车内的人员,急乱中抓住了上衣的一角,他伸出头跟彭元青说,“这里有衣服!”彭元青转过身,潜下水,两人一起拽住衣服,使劲往外拉,救出一人。廖启明回忆,被救出的是一名30岁左右的小伙子,“刚出来状态挺好,但说车里还有他爸爸”。
两人刚放下的心又悬起。由于手不够长,彭元青便伸出脚在车内摸索试探,无意中勾住了上衣,手脚并用一起往外拖拽,第二名被困人员也顺利救出。被救的两人中,父亲的手指被划破,受了轻伤,小伙子则无大碍。
廖启明回忆,上岸后,年龄稍大的男子紧握他和彭元青的手,连连表达谢意。确认两人身体状态逐渐恢复后,浑身湿透的彭元青和廖启明,各自悄然离开。
救人受伤并不后悔
紧张救人后,彭元青的斗笠一直还戴在头上,鞋子蹭满了污泥,浑身上下挂满水珠,妻子邓女士见状错愕不已,彭元青神秘地一笑,“我今天做了件大好事!”
妻子仔细检查才发现,彭元青脚趾头、脚踝和膝盖有几处轻微的刮伤,膝盖处的伤口较深,当时不觉得有事,夜里睡觉却疼醒了几次。
当日,廖启明上岸后也匆忙上车,跟着同事一起返回公司继续工作。事后他才提及,自己其实并不会游泳,“我的工作就是确保生命安全,我只是觉得我肯定要去救人”。当日慌乱救人中,他丢失了一副眼镜,“这都是小事”。
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办?两人的答案一致,“还要救”。
统筹:南都记者吴笋林采写:南都记者张林菲
摄影:南都记者何玉帅实习生谢基东
视频:南都记者陈志刚见习记者董梓浩刘威张嘉培
绘画:青年画家谭日峥
新闻推荐
资讯南都讯记者郭毓玲双12要到了,这可能是年内入手特惠机票最后的时机了。全日空日前宣布,今年双12将在全日空中国官网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