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优化青少年训练培养模式 世界冠军摇篮续写辉煌
扎实的训练,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南方日报记者李细华摄
广州人俗称的花果山下,一个不大的院子里,“啪—啪”的枪声时而响起。除了附近居民,很多人未必知道这里也是世界冠军的摇篮——广州市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
射击中心是一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训练基地,历经广州市射击业余体校、广州市射击俱乐部等变更,于2005年正式更名为广州市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是广州体育的四大训练中心之一。
广东射击运动正是以广州为圆心,以此处为原点,在各地落地开花再结果。40年来,射击中心在党建工作、场馆建设、创新训练方面不断进取,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旅程。
省运创佳绩创新训练优化选才见成效
在今年举行的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射击(步枪、手枪、飞碟)项目中,广州市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组建的广州代表队勠力同心,在11支代表队的激烈角逐中突出重围,在比赛中“射落”14金、9银、12铜,总分602分,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甲组男子速射运动员李嘉俊更以285环的成绩打破尘封13年之久的省运会25米手枪速射4秒30发纪录。
中心超额5金、172分完成既定任务,金牌数创下历史新高,创下射击中心历届省运会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中心在用优异成绩打了一场漂亮翻身仗的同时,也向广州市体育代表团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在省运会上,李嘉俊、陈秋童、杜俊毅、徐慧欣等一批年轻的广州射手脱颖而出,表现突出。新生力量的诞生与崛起,当然靠的是运动员个人的努力,但更与射击中心创新训练、严抓管理、精心保障密不可分。
中心训练部认真制定落实“练、调、打”计划,重视人才选拔、梯队建设,不定期深入各区体校开展调研,与体校密切交流合作,通过体校基础培养、市赛选拔方式挖掘射击新生力量,不断充实后备人才队伍,持续优化青少年训练培养模式,努力实现射击事业新突破。
射击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为了更好备战省运会,他们还在创新训练方式上想了不少点子,“比如我们引入了夜间熄灯射击训练,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特殊训练方式,减少周边事物的影响,增强肌肉感知能力,从而提高动作精细度与射击精准度。”
首次参赛便劲揽四金的飞碟班同样得益于新的训练模式。飞碟训练依托省队常驻飞碟中心训练的资源优势,与省队形成常态化交流合作模式,保持同等训练强度、训练节奏。另一方面,充分用好场馆承接省外飞碟队、国家队冬训的契机,积极向国内先进队伍学习,以交流促进技术进步。
代有新人出场馆硬件升级保障强力
从1984年在奥运会上取得女子手枪慢射第四名的刘海英,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夺得男子25米速射第四名的张富升,射击中心多年来为国家、省、市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射击运动员。
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射击中心并未因此固步自封,而是坚持与时俱进的新发展理念,在设备和场馆更新方面精益求精。
2015年以前,中心在步手枪训练中一直使用机械射击靶。为了和国际国内大赛接轨,设计中心从2015年开始先后安装了10米、25米和50米三个靶场的电子靶。射击器材的更新换代、改造升级,在改善训练条件的同时,也激发了队伍的训练积极性。
而坐落于风景优美的增城白水寨景区旁的广州飞碟训练中心,曾是广州亚运会飞碟项目比赛地,目前是广东省、广州市射击(飞碟)项目的常训基地,也是国内强队如国家二队、北京队、八一队以及广西队等队伍指定的冬训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射击项目进校难、基层选才难的问题,打通体教结合、人才输送的通路,射击中心还引进了激光枪项目。激光枪比赛在测试青少年射击天赋的同时,也让射击这一较为小众的项目的入门变得更为安全、更为简单。
在先进的场馆硬件设施保障下,近年来射击中心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以张富升、劳嘉杰、曹利佳为代表的新生一代不断书写辉煌成绩,代表国家多次摘得射击世界杯、世锦赛冠军,推动了射击事业、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朱小龙
新闻推荐
云谷公园利用微地形手法设计创意之丘,结合旁边两侧屋顶绿化变成多层次公园,将自然美景与街区文化纳入街区内部。并利用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