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徐悲鸿、梁启超……北京匡时秋拍精品逐个数
石涛名品《程京萼对题八开山水册》(局部)。
梁启超赠汤觉顿诗稿(局部)。
徐悲鸿《四喜图》。
慈禧御赐青花葡萄纹折沿大盘。
扫描二维码,观看匡时预展现场视频。关注“小茜看展”,了解艺术最新动态。
南都讯记者黄茜发自北京12月3日,北京匡时2018年秋拍预展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揭开帷幕。本季秋拍推出中国书画、宫廷瓷玉、古董珍玩、国石篆刻、紫砂茶香、现当代艺术等板块近2000件佳品,是2018年年末的一场隆重的雅集。南都记者发现,在市场遭遇寒冬的情况下,本季拍卖北京匡时延续了减量增质的战略,拍品数量虽不多,但每个板块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北京匡时2018秋季拍卖会预展日期为12月3日至4日,拍卖将于12月5日至6日举槌。
石涛名品《程京萼对题八开山水册》
《程京萼对题八开山水册》是今年“澄道———古代书画专场”的领衔之作。该套册页为纸本墨笔,每开17.5cm×12.5cm;并程京萼对题书法八开,每开17.5cm×12.5cm,十分小巧精致。册页被收藏者精心装裱,前有题签“石涛神品,梓溪刘氏珍藏”,左下方钤“孝谷珍藏”朱文长方印。
八开册页分别画古松溪流、林间高士、溪岸打鱼、米家山水、崇山峻岭、深山垂松等等,笔墨灵动、构图奇崛,是石涛的典型面目。其中,石涛早期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从不入门”白文印出现在第四开以湿墨晕染的米家山水和第八开以渴笔焦墨皴擦的山体轮廓中,可推测此两开是石涛拟前人笔意又谦称“从不入门”的作品。
据古代书画研究者朱良志先生考证,石涛1678年由宣城至金陵,与其法门兄弟喝涛一同挂锡于大报恩寺所领寺院西天禅寺,大约在1680年入住一枝阁。八开册页为石涛金陵前期作品,此期存世石涛作品不多,故而弥足珍贵。
八开对题的作者程京萼(1645-1715)是与石涛同时代的著名书法家和收藏家,他与石涛相交前后二十余年,互为诤友和艺道知己。程京萼还是石涛和八大山人之间重要的引线人,正是通过程的引荐,石涛和八大山人两位艺术史上特立独行的“名僧”,才结下了不寻常的友谊。
朱良志介绍,今存世石涛作品,除了此册之外,尚有数件与京萼有关。如今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的石涛十二开《山水精品册》,是石涛生平代表佳作,上有程京萼的对题多帧。广州市博物馆藏十四开书画杂册,其中有一书法作品,也是石涛为怀念京萼而作。
朱良志说:“石涛金陵山水总在依稀迷离中,笼上惆怅的格调,这套册页也不例外。第三开对题所谓‘草树凄迷,江山睥睨,扣角呼牛且起。不辞努力向东郊,另辟个桃源人世’,乃是寻求心灵的安顿之所,这是石涛金陵时期很多山水作品的当家旋律。”
徐悲鸿《四喜图》“乐人之乐”
在“澄道———近现代书画夜场”,徐悲鸿创作于1937年的《四喜图》情趣盎然,是其融汇中西的水墨花鸟画的典范之作。
据悉,徐悲鸿在1937年6月创作《四喜图》,是为了祝贺友人张群购藏石涛的扛鼎之作《竹石通景十二条屏》。该件巨构曾被近现代教育家、美术家、文物鉴赏家李瑞清赞为“天下第一大涤子”。张群获此至宝,欣喜备至,徐悲鸿感于书画同道之情谊,作《四喜图》并题“乐人之乐”,表达同喜之意。
该画上款张群字岳军,四川华阳人,为国民党元老。早年就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赴日本,就读振武学堂,与蒋介石为同学。他一生从政,政务之余,热衷于中国书画的鉴赏与收藏。张群与徐悲鸿、张大千皆相熟。
在此幅立轴当中,四只喜鹊高站枝头,头顶三只望向左侧,底下一只向右回望,形成呼应之势。在造型方面,画家兼容了写实和写意,四只喜鹊各有偃仰向背,或蹲或立,鸟喙微张,生动自然。画家先以双钩法画出大体轮廓,再用墨色大笔涂成翅尾。更细腻处在于,喜鹊的背、尾交接处染着小块青色,黑羽中又隐隐泛出蓝紫光泽。而画中柳条亦是纤细劲韧、曲折多姿。柳枝微微下垂,体现出肥美喜鹊的重量感。
徐悲鸿在画幅左上角题长跋,先道贺张群获《竹石通景十二条屏》一事,称“如此收获,焉能不贺。但如贺人婚礼便是明珠暖玉亦必不逮新娘一体,乐人之乐,聊申鄙忱而已”,接下来话锋一转,“岳军先生年来主持外交,树汉以来所稀有严正强毅之风,使顽者廉,懦夫有立志,国魂永亘……”彼时正是卢沟桥事变前夕,中国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徐悲鸿称赞张群在对日交涉时“严正刚毅”,所以才有这种“天假国宝,以酬其勋”的机缘。可见《四喜图》除乐人之乐外,更有将国运相托、钦佩砥砺之意。
樊增祥旧藏信札梁启超诗稿突出
在“古雪今存———名人手稿信札专场”,清末至民国初期一百余件近现代名家的往来信函,其中细节,精彩可看。
此次上拍的信札手稿中,有三十多件作品来自“樊增祥旧藏名人手稿信札”。匡时中国书画部业务经理陈永铎告诉南都记者,樊增祥是晚清诗派同光派的代表人物,在同光派里占据领袖的地位,与宋教仁、袁世凯、洪述祖等人也有交集,所以他会富藏这些人的信札手迹。
南都记者在预展现场发现,有一则梁启超赠汤觉顿诗稿三纸极为有趣。1910年除夕,因汤觉顿患牙疼,梁启超特为吟成长诗一首,希望能够聊解其闷。明明对方牙痛而难以进食,梁启超却在诗里铺陈除夕的山珍佳肴:“人生能得几岁除,伏腊自劳作苦余。破格忽烹一匹雏,更折长项蒸葫芦。菜以筍蒲冒山肤,浓炙红椒浇鲤鱼……”梁启超在诗里说,既然不能做隐逸山林之士,那就做个宰牲和沽酒的小贩也好啊,辜负了肚腹才是最值得唏嘘的事情呢!于是放下身段,快啖豪饮:“我方围炉煮屠苏,肥牛之犍肥狛腴。狼咽牛饮如追逋,指顾之间尽百壶。”
末了又道,写这诗也有个缘故,“颇笑君子远庖厨,细谨小让徒拘墟。作诗传个劳仆去,既以妙语起君痡……”如果这些妙语打趣能治好汤兄的牙痛,才不浪费了这三页纸的辛劳呢。时过境迁看这三页诗稿,表面是记除夕之乐,美食之盛,内里也传递着生活之趣,友人之情。想来汤觉顿当年收到此笺,也会瞬间忘了牙痛,开怀一笑吧。
“梁启超、康有为大家都知道,但汤觉顿知道的人不多。其实,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设置了学堂讲新学,梁启超首先进入学堂学习,接着他带入了汤觉顿。汤觉顿与梁启超是一辈的,同样称康有为为师。在戊戌变法中后期,康、梁逃往日本,在国内的一切革命运动由汤觉顿代为处理。所以,对于梁启超来说,汤觉顿既是同学,又是革命同仁,关系非常紧密。”陈永铎介绍。
慈禧御赐“永乐第一葡萄盘”扛鼎夜场
本季“天工开物———重要私人珍藏瓷器”夜场,一件明代永乐年间的慈禧御赐青花葡萄纹折沿大盘因身世高贵而引人注目。该葡萄盘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口沿绘一周海水浪涛纹,内外壁绘饰事儿多缠枝花卉,盘心主题纹饰为折枝葡萄图,藤蔓绵绵,硕果累累,布局疏朗而饱满,花果写实而传神,有“永乐第一葡萄盘”的美称。
该盘原属罗伯特·赫德(RobertHart)旧藏,是大清总税务司赫德退休时慈禧太后的御赐礼物。罗伯特·赫德1854年来到中国,1861年起在上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1864年赫德加按察使衔,成为清朝的正三品大员。1869年晋升布政使,官阶从二品。1889年升为正一品。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1911年逝世于英国白金汉郡,清廷追授其为太子太保。
该青花葡萄纹折沿大盘后来由英国著名古董商Bluett&Sons收藏,首次面世于1966年伦敦苏富比,被美国著名收藏家戈登·莫内尔夫妇购入囊中。在戈登夫妇秘藏近40年后,又于2003年美国Doyle拍卖行F.GordonMorill专场再度上拍。现藏家购于200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来源清晰,堪称是“天工开物”夜场的扛鼎之作。
据介绍,另一件乾隆青花缠枝佛莲“福庆有余”纹象耳扁瓶,造型新颖,纹饰中西合璧,巴洛克气息浓郁,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于御瓷陈设的最高品位,同样是“天工开物”夜场值得期待的佳品。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成小珍实习生吴雯静)昨日,东方航空MU5257青岛飞广州航班出现氧气面罩意外脱落情况,后备降南昌机场。该航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