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粥里的人生况味

潮州日报 2018-12-04 11:11

□秦延安

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没有哪一种美食如粥一样,如影相伴跟随始终。粥与中国人的关系,就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其最早记载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两弓夹米,煮成稠糊的食物即为粥。作为早餐的一种,粥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妙不可言。”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认为其能延年益寿,曾作《粥食》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从而将世人对粥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华人首富李嘉诚,每天的早餐都是“巴浪鱼饭”配碗白粥。所以过了耄耋之年,依然精神抖擞。

古人对粥是特别讲究的。大米煮饭,小米熬粥,不仅食材明确,就连水也要好的。明朝的张岱说,“天落水做饭,白米变红,红米变白。”一锅煮好的粥当如袁枚《随园食单》中所述:“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所以,从前的粥,特别香。煮一锅米粥,还有一层薄薄的米油,热气氤氲中撩人心脾的是香稠腻滑、暖透脏腑的绵稠至味。

南方人钟爱米粥,北方人多食玉米粥、小米粥等。无论何种粥,作为早餐,粥,贮藏在每一个人的味蕾深处,在每一个清晨,让人神清气爽,那些味道,想起来就像牛反刍一样有滋有味。粥虽然做起来简单,但却是个细工慢活儿,熬一锅好粥既要早起又要有足够的耐心。在一个速食年代和夜生活丰富的城市里,又有几人能伺候得出一锅绵绵细粥呢?熬粥就像人生一样,要耐得住性子,经得起寂寞,投入真情,用文火和时岁慢慢煎熬。不愠不火,不薄不稠,足见功夫。

清晨的一碗粥是给最亲近的人烹制的,那是一个家的温馨。舀一碗绵软的粥,用勺子轻轻地搅动,白雾袅袅中只见一片雪白莹亮。待到冰冰凉时,便粥薄如水,晶莹如玉,清亮得能够照见人的脸。此时,喝粥就成了晨曦里的清凉享受,所有的人间滋味,全在一心之间。冬天,许多人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此时,来一碗粥,内心便陡然升腾起一股温暖。特别是在乡村,更有炊烟袅袅的柴禾诗意。在城市里,想吃得既精细又丰富,不是件容易的事,而粥却总能让吃惯大鱼大肉的肠胃找到最好的舒适。一碗白粥,本真、单纯,却一瞬间让世间所有的美味荤腥都成了俗世之物。而尝尽百味,也才明白大味无味,原来食物的最高境界还是最简单的一碗白粥。平和无争,让人清心寡欲。人在有些时候,想法其实就那么简单。一把米,可以煮一锅粥,慰藉无数的辘辘饥肠,也可以敷衍出一座村庄风生水起的生动吃饭场景。

中国美食崇尚“低开高走”,把贫贱物妙手生花,把寻常物用心点化,成就妙品。粥算是一种典型。寻常可见的有黑米粥、绿豆粥、甜浆粥、脊肉粥、番薯粥、胡萝卜粥、枣仁龙眼粥、燕麦粥,还有经典得可以讲出一段故事的状元及第粥、荔湾艇仔粥,以及名贵的鱼翅燕窝粥、龙虾粥等等,仅《粥谱》一书中就记载了两百多种粥,可谓是花样百出。

粥四季相宜,老少皆喜,既可治病,又能养生,可谓天下第一补品。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粥记》道:“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中医经常用粥作为补益阴液,生发胃津的主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便是有力例证。

一碗粥,远观浑浊不堪,近瞻雅致清纯,它比深夜的酒还暖心,比所有的山珍海味都要暖胃、暖心,因为它们平淡无奇的背后,是一切皆有可能的人生况味。

新闻推荐

“城中村”里端掉13个手机电池制假窝点 44人因涉嫌制假售假被荔湾警方刑拘

信息时报讯(记者罗阳辉通讯员李文涛陈玉敏)人均每日“贴牌”假冒手机电池500个,获利近千元!13个假冒品牌手机电池生产窝点...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