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CEO周源: 知识付费如何走向大众?
周源。受访者供图
2018年的世界杯期间,知乎凭借代言人刘昊然的广告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自2011年上线,知乎从一个早期需要邀请码才能注册的小众社区,成长为如今一个拥有超2亿用户的知识内容平台。而从小众走向大众,知乎必须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在获取更多用户的同时如何保证产品的调性不被破坏。近日,知乎CEO周源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答。
南方日报:在知识付费领域中,陆续有其他竞品出现,您怎么看?
周源:有其他竞品出现,这一定是好事,知识付费是一个大的趋势。但知乎不是自媒体平台,从来不是靠发稿费给作者来驱动他们写作。知乎是一个知识平台,本质上是一个社区,为更多用户创造连接的机会。此外,知乎如今有了知识付费的产品,也给很多用户提供赚取真金白银的机会。
南方日报:在中国共享经济这个大浪潮中,知识分享领域需要有哪些突破?
周源:知识分享经济的本质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比如获取更优质的信息、咨询或者自我提升。从商品和服务角度来说,这是一场长跑,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创新产生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商品。知乎是一个知识平台,要为大家提供更多工具,同时做好用户之间的连接,产生更多知识分享的价值。
南方日报:很多年轻人在用知乎,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
周源:知乎上的年轻用户非常多,但是年轻用户分两种,一部分是理解知乎并愿意分享知识的人,还有一小部分人会看得比较少。一些用户对知乎的刻板印象是门槛特别高、距离特别远。我们希望大家知道,知识分享是随时能做的事情,它没有特别高的门槛。
南方日报:关于用户画像,知乎有没有统计过,不同地域的用户提问是否有不同的偏好?
周源:一方面,每个地区肯定都有基于本地的提问,比如关于广州吃喝玩乐或者新鲜事;另一方面,总体的知识呈现没有太大地域性。我觉得,知乎上的提问还蛮丰富的。知乎也会从技术和数据上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知识分享,如果把本地问题的分发推送研究得更透彻,有利于问题得到更好、更快解答。
南方日报:从问答到知乎Live再到知乎大学,知乎是如何把知识做成商品的?
周源:知识产品其实主要来自于用户的需求,比如有人持续提问和关注,这就会在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形成关系网络。知乎是以持续的供需关系为基础的,产品线的布局要基于场景,像知乎Live就是偏向互动场景的。另外一种是体系化知识的输出,知识输出者讲完课程,参与者听完后再来提问。产品形态布局是与供需网络的产品直接相关的。
南方日报记者李赫
实习生潘诗雅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谢菁菁)近年来,海外就医咨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日前,圣慕医疗集团在广州举行国际肿瘤前沿学术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