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 水 跨城取水引来优质活水 八方水厂拱卫用水安全
工作人员智能化抄表
智能水表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何伟杰 通讯员 周丹藜
改革开放40年,广州市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水领域是最好的见证之一。从取水流溪河到西江引水、再到如今供水逐渐实现智能化,市民40年的“饮水变迁史”,道尽羊城沧桑巨变。
A
实施“以水养水”政策,留下浓墨重彩一页
拧开水龙头,水哗哗自来。广州人使用自来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末。经历上百年变迁,自来水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来水出来的模样大抵差不多,但水龙头背后的巨变却暗含着鲜为人知的社会发展脉络。尤其是在改革开放这40年,广州经历了多场饮水巨变,至今仍影响着每一位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市民。
改革开放之初,城市发展带来用水需求猛增,但当时广州市区缺水缺压却十分严重。面对如此困境,地方财政部门也没有办法筹拨较多的资金来安排自来水建设。1976年至1980年,国家划拨给广州市自来水的基建投资达4538万元,五年间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先后建成石溪水厂、新塘水厂、江村水厂地表水给水系统,等等,但这些还远不能满足人民迅猛增加的用水需求。
1981年,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到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和西村水厂视察,提出今后公用事业应逐步实行自收自支。此后,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开启了“以水养水”的新尝试。所谓“以水养水”,指的是自来水企业每年所得的利润,除应缴税款外,全部不上缴,主要留给企业作为扩大自来水生产的基本费用。
这个新政当年一度引起很大的争议。但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最终用实际结果证明了这项举措的先进性。实行“以水养水”政策后,广州自来水建设资金有了可靠和稳定的来源。据数据统计,从1981年实行“以水养水”至2000年的19年间,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共筹措和投入基本建设的资金达25.28亿元,光是平均每年用于基建的资金就超过1.2亿元,是建国31年(1949—1980)以来总和的25倍。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建设资金多了,基建项目施工进度快了,缺水情况有所改善,城市供水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在广东这块改革开放“试验田”里,留下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页。
B
从就地取水到异地引水,拱卫市民用水之需
让广州市自来水走在全国前列的不仅仅只有“以水养水”。相信不少市民会有明显感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来水水质并不好,偶尔还会发现红虫。这是由于当时广州自来水的取水点还是位于珠江广州河段、流溪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当时珠江水质已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地。
有人曾经总结过,广州人喝水经历过几个历史阶段:一开始是找条河涌舀水喝,后来是凿个井打水喝,再后来是建个水厂取水喝。最后,也就是现在:修条水管从异地引水喝。为解决饮水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起,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开始制定广州饮用水规划(1995年-2010年),向广州市外跨境取水。
1995年,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先是通过自筹资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在原增城市新塘镇西洲乡建立西洲水厂,水源取自东江,主要供水区域为新广从路、广汕路、广州大道以东,天河北路、体育东路、黄埔大道及华南快速干线以东天河区、原萝岗区。2004年10月,全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饮用净水水厂——南洲水厂建成投产,它是广州市首家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特大型饮用净水生产厂,出厂水水质完全符合国家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南洲水厂日生产饮用净水100万立方米,开启了广州供水现代化的大门。
2010年9月,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建设完成国内第三大引水工程——西江引水工程,为广州中心城区引来常年保持Ⅱ类水质的优质西江水源。其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国内外多项首创纪录,是我国水务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自此,600万广州中心城区市民喝上了优质的西江原水。西江水到底有多好?说个数据市民们就知道了:从1987年开始,广州市自来水公司连续20多年定期对西江水质状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西江水水量丰富,水质常年处于国家饮用水Ⅱ类水源水平,个别指标甚至达到Ⅰ类,是理想的取水水源。
如今,在广州的四周,均衡分布着各大水厂:南有南洲水厂,东有新塘水厂、西洲水厂,西有石门水厂、西村水厂,北有江村水厂。目前,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正全力推进北部水厂一期工程建设,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北部缺水地区的供水问题,整体改善中心城区的供水环境及供水应急处理能力。这三大水源,日夜拱卫着广州市民的用水之需,构筑了广州供水水源的科学布局和战略安全。
C
供水智能化 服务至终端
在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下,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让优质的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更要不断延伸供水服务触角至用户终端。
在确保市民喝上“好水”之后,近年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开始着力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智能化供水。这个月23日,抄表员罗嘉玲如常来到海珠区泓景花园进行抄表,只见她拿起手机挨家挨户对着水表进行拍照,并把信息上传到一个APP里。罗嘉玲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十年。她坦言,这十年来,工作内容有了不少变化。“以前水表都是机械表,不仅要看清楚读数,还要用计算器计算完后抄下来。“她说,如今水表基本都是数字表,他们只需要把数据通过APP上传到系统即可。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用户用水异常,罗嘉玲会马上把信息通报给负责该片区的网格员,再由网格员反馈给用户。“例如,有一些用户家里出现漏水,用户自己并没有发现,网格员了解后,就会主动跟用户对接。”她说。
除了数字表之外,目前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正在大力推广智能水表。这些智能水表可以自动把水表数据上传到系统,真正做到不用抄表员上门便可以智能抄表。据了解,目前,广州中心城区内已安装17万只智能水表。
相比于智能抄表,很多市民更关心的是,自家自来水的水质到底如何?未来是否会有技术能做到让市民实时监测终端水水质?这个期盼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实现。在海珠区珠江广场旁边,一个供水在线监测的箱子放置在小区大门旁,该设施可以24小时自动监测水质,并把相关数据远程传输到自来水公司。据了解,类似这样的实时水质监测点在全广州有400多个,大多设置在小区周边。“哪个点水质有异常,我们第一时间会知道。”现场的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未来这些监测点会进一步在全市细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市民拧开水龙头,就能知道到自家水质到底如何。
新闻推荐
广州市增城区人大常委会 关于向社会公开征集2019年监督议题建议的公告
为进一步增强广州市增城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公众对人大工作的有序参与,体现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