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久咳,当心肺阴虚 需养阴滋阴,清肺治咳

羊城晚报 2018-11-30 14:13

文/华章

近日冷空气造访,广州天气格外干燥,身边不少人开始传来咳嗽声。在药店更有不少老年人购买药物,其中大部分为止咳平喘、化痰的药物。针对老年人的久咳,呼吸科专家表示,长期咳嗽,耗伤肺阴,容易导致肺阴虚咳嗽。此时,治疗应以养阴滋阴,清肺止咳为主。

久咳为何导致肺阴虚

秋冬季节咳嗽的病人明显增多,其中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小孩为高发人群。68岁的老王进入秋冬之后一直饱受咳、痰、喘的困扰,晚上尤其厉害,还特别容易口干,经常喝水,影响了睡眠质量。因为久咳不愈,他感觉自己全身乏力,脾气暴躁。

到中医院去就诊,医生认为老王是久咳伤肺,引起肺阴虚。专家表示,秋冬干燥,燥邪为害,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形成阴津亏损的病变,由于肺阴不足,虚火内生,灼液成痰,胶固难出,所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阴液不足,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外不能濡养肌肉则形体消瘦。虚热内炽则午后潮热,五心烦热。

所以,出现肺阴虚咳嗽的人群常常会出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燥咽干、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至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等典型症状。

肺阴虚需养阴清肺止咳

中医认为,长期咳嗽,肺阴亏损,同时还会有阴虚火旺的症候。所以,临床表现各具特点,治法上各有侧重,但总体中不外乎滋阴清肺,止咳化痰之法。

据了解,潘高寿养阴清肺合剂能够养阴润肺、清热利咽,有效治疗内伤所致肺阴亏损所引起的干咳、少痰或无痰等症状。该品为独家品种,源于清代古方“养阴清肺汤”,专治阴虚咳嗽。方中多采用具有养阴清虚热的中药材,如地黄甘寒入肾,滋阴壮水,清热凉血;玄参滋阴降火,解毒利咽;麦冬养阴清肺。

专家介绍,潘高寿养阴清肺合剂,再配一盒西洋参含片或西洋参茶一起吃,益气养阴效果更好。

需辨证治咳,以防久咳伤肺

广州市海王星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秋冬季在药店购买的OTC药物中,超过七成都是止咳平喘的药。但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止咳药呢?

从中医角度来看,咳嗽不止分寒、热,还分痰、燥、表、里,看似复杂,白云山潘高寿总结简单易懂的“轻问诊”,通过有痰无痰、咳嗽时间初步分辨咳嗽的类型:

咳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具有季节特点。一般来讲,秋季燥咳多发,冬春季寒咳多发。不同原因引发的咳嗽,需根据辨证结果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否则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贻误病情。常见咳嗽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风热咳嗽】

常见症状:痰黏黄,咳而不爽,常伴有口渴咽痛、发热、鼻流黄浊涕等症状。

发病原因:外感风热之邪气,或过食辛辣煎炸、肥腻之品,导致胃肠积热,内热循经上传于肺,加之外感风邪,引起风热咳嗽。

治疗方法:清热化痰止咳。

用药推荐:常用中药有蛇胆川贝液、治咳川贝枇杷露、克咳片等。

【风寒咳嗽】

常见症状:痰稀白,咳嗽声重,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喷嚏不断等症状。

发病原因:气温骤变,或机体抵御能力不足,风寒邪气侵袭,引起风寒咳嗽。

治疗方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用药推荐:常用中药杏苏止咳口服液、半夏糖浆、苏黄胶囊等。

【风燥咳嗽】

常见症状:干咳无痰,或有痰不易咯出,常伴有咽痒、唇鼻干燥、大便秘结等症状。

发病原因:因感受风燥邪气,或感受风热,化燥伤阴,肺脏津液被灼,引起风燥咳嗽。

治疗方法:润燥止咳。

用药推荐:常用中药蜜炼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枇杷膏等。

【肺阴虚咳嗽】

常见症状:干咳无痰、久咳,常伴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伴有气短乏力、神疲倦怠等症状。另外,阴虚咳嗽多病势缓而病程长,午后、黄昏或夜间咳嗽加重。

发病原因:肺阴不足,或因外感咳嗽治疗不当,久咳伤阴致成肺阴虚咳嗽。

治疗原则:养阴滋阴,清肺止咳。

用药推荐:常用中药有养阴清肺合剂、养阴清肺膏等。

饮食养肺

养阴润肺食谱推荐:麦冬粥

食材: 麦冬30 克,粳米100 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 将麦冬切碎入锅,加入清水适量,先浸泡2 小时,然后煎煮40 分钟,取汁。将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以大火烧拂,再用小火煎煮15分钟,加入麦冬汁和少量冰糖,继续用文火煎熬20分钟,米熟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1次。

新闻推荐

“第七届南方雇主圆桌对话”在广州举行 年轻一代职业选择有变化 用人企业需作适应性调整

今天消息羊城晚报今天消息记者马化展报道:今天上午,由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南方雇主圆桌对话...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