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汽车有必要单双号限行吗?
■王庆峰
“注意!红色预警污染天气,广州拟实行单双号限行。”这两天,许多广州市民的朋友圈都被这条信息刷屏了。消息源自广州市环保局发布的《关于环境空气污染天气期间实施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修编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按照预警级别启动限行措施,重点对“泥头车”进行严格监管,只要启动黄色预警就可以限行;橙色预警启动,对中型、重型柴油货车限行;红色预警,小汽车也实行单双号限行。
许多人对《意见稿》心存疑惑:广州的空气状况还不错,有必要进行限行吗?或者说,限行对空气污染治理的效果,真的有那么突出吗?回答这些问题,先要弄清楚广州空气污染的构成中,机动车特别是小汽车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倘若影响不大,限号难免像“高射炮打蚊子”;但如若影响较甚,就有必要突出治理了。不如用数据说话。以最新的广州空气PM2.5来源解析报告(2016年度)为例,广州PM2.5来源占比最大是燃煤源,占19.9%;其次是机动车尾气源,占16.3%;再就是生物质燃烧源和农业面源,占10.1%。考虑到以上是平均数据,就区域特点来讲,城区内机动车污染比例还要高一些。可见,机动车尾气源对广州空气污染的“贡献”着实不小。
其实,广州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汽车限行”。这一年发布的《环境空气重污染期间实施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规定,启动重污染天气一级响应措施时就采取限行。2016年发布的《广州市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再次强调了这一点。这里所指的重污染一级响应标准,是全市空气质量监测10个国控站点的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201—300,但从广州现实状况来看,AQI日均值超过200的情况比较少见。而红色预警污染标准相对降低了,只要PM2.5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且有持续性,就可以启动限行。可见,这次讨论的“限行”不是什么新鲜举动,只是对之前政策的调整,其内在的价值考量,无非是认为机动车尾气的影响不容忽略,对小汽车限行是合理且必要的措施。
但是,机动车尾气影响大,就等同于小汽车尾气影响大吗?还是不要混为一谈。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广州登记的粤A车牌汽车保有量有246.9万辆,其中柴油车28.5万辆,占比11.5%。虽然柴油车在总量中占比不高,但排放的颗粒物却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95%以上。就这点而言,那些散装材料运输车、渣土运输车、柴油货车等“泥头车”“柴油车”,才是最应该整治的对象。这也是许多人不支持小汽车单双号限行的依据。广州市环保局的这个《意见稿》尚在征求意见中,面对人们对“单双号限行”的一些疑问,还须广泛听取广大市民和环保专家的看法,以及交通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在为什么要“限行”这一问题上作出更详细、更具体的解释。
机动车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则应是分门别类、分而治之。此次《意见稿》提到,黄色预警天气就限制“泥头车”上路,橙色预警天气限制“柴油车”上路,红色预警天气限制小汽车上路,体现的就是这个原则和思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种天气,新能源汽车、公共汽车都不会受限制,希望这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引导,让大家更多地去选择公共出行、绿色出行。
新闻推荐
再现穗港澳传奇风云《广府春秋·璀璨明珠》即将登陆央视纪录频道
《广府春秋·璀璨明珠》即将登陆央视纪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