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帮草根用“一把声”创造价值作为语音直播头部企业,广州民企荔支全球用户已超两亿

南方都市报 2018-11-30 06:45

[摘要]作为语音直播头部企业,广州民企荔支全球用户已超两亿

荔枝APP创始人赖奕龙

为采集各地口音训练机器,荔枝曾要求每人每周录一段顺口溜,比如“八百标兵奔北坡”这种。

更多民企力量报道

请扫二维码

发掘民营企业精神,探寻民营经济成功之道

民企力量之中小企业办大事第2期

广州荔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助力主播

价值成长

●播客学院是荔枝为声音爱好者设立的交流培训社群,至今,播客学院已孵化出许多百万粉丝、过亿播放量的知名主播,如凌峰、莹莹、蝙蝠女侠等。

●平均优质直播间在线人数30W+人

●已认证优质主播数100W+人

荔枝,是众所周知的岭南佳果。在声音平台领域,也有一枚生长在广州的“岭南佳果”叫“荔枝”。

在手机上点开荔枝APP那个玫红色的荔枝图标,里面活跃着500多万的声音主播,他们中大部分是泛95后的学生、年轻白领。在这个年轻、活泼的声音平台上,人们可以邂逅各种特色的声音,听各种情感、脱口秀、二次元、音乐等声音内容;可以进入声音直播间互动,还可以自己上阵,过一把“主播”瘾。据说,九成以上的用户都进行过直播或者录播。

在业界,荔枝与喜马拉雅FM、蜻蜓FM一起,成为声音平台的“头部”企业,在热门的语音直播领域,荔枝是首个入局者与领先者。不过,现在的荔枝不叫“荔枝FM”,它要“去FM化”,脱离传统音频局限,全面布局声音更多领域,并走向国际化。

荔枝2013年诞生,生长在广州,如今在印刷厂改造而成的羊城创意产业园中占据了3栋多的小楼。11月中旬,南都记者在羊城创意产业园见到了荔枝APP创始人、广州荔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赖奕龙。

技术成为企业的起点

“我自己很喜欢听声音类节目”,曾在珠海的一家电台做过编辑和主持工作的赖奕龙,创业后仍是一枚“资深文艺青年”,喜欢骑摩托出入。创办荔枝,他说,初衷是“用手机做出一档好的播客节目,让每个人都能用手机展现自己的声音才华”。

那是2013年,智能手机刚兴起。赖奕龙有很多做播客的朋友,都说做一档节目太辛苦,要准备话筒、声卡,在电脑里装一堆软件,直播过程中还要随时调整。他觉得,智能手机可以变成一个录音的工具,从技术上可以解决这些爱好者的痛点。

赖奕龙说,荔枝是从技术做起,后来促进企业发展的也是技术。第一次技术突破是在研发初期,在手机上实现了实时的声音降噪、声音美化。比如在空调房录音,如果用普通的录音,会有“滋滋滋”的噪音,实现实时的声音降噪后,这种噪声可以消除。

更难的是实时声音美化。“比如你是公鸭嗓,用我们这个软件录,声音也会变得很好听,更加有磁性啊,或者更加甜美”,赖奕龙笑说,“可以帮你美化成林志玲的声音”。

进行这项技术突破的时候,先要做很多声音采样,再训练机器熟悉各种口音,为此,荔枝那一年给每位员工都布置了“作业”,每个人每周都要录一段顺口溜,“八百标兵奔北坡”这种,要各地口音齐全。

后来,技术上又加入了同步、剪辑等功能,让用户可以更好地创作,“虽然这些听起来不是很亮眼,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赖奕龙说。

意外成为孵化平台

更让赖奕龙津津乐道的,是平台中的主播们。谈起他们,赖奕龙的话明显多了好多,时常说“没想到”、“很惊讶”、“很震撼”。

平台创建初期,有一个妈妈开了一个讲故事的账号,原本是想在平台上给自己孩子讲故事,没想到做成了一个品牌。这个妈妈索性辞去原来的记者工作,开了公司,专职运营账号了。

“妈妈给小孩子讲故事是一件不起眼的平常事,但妈妈们都能依托这个创业了,让我挺惊讶的。哎,我们主播竟然还能用这个平台创业了”,赖奕龙说,他的声音平台成为一个孵化平台,这是他确实没想到的。后来,平台上陆续出现了一批类似的内容运营商,也做出了自己的品牌。

到了2015年,很多年轻人进入荔枝搞创作。比如制作一些“古风”歌曲,荔枝因此成为了最大的古风歌曲平台。赖奕龙把讲故事账号的火爆和这批年轻人的涌入看作是荔枝发展的两个重要节点。现在,荔枝的用户中,女性用户占比65%,90后、00后用户占比超过80%.

让赖奕龙感到“震撼”的是主播“潮叔飞逸”,这名主播最初在平台上教人讲粤语,常被称“飞叔”、“潮叔”,赖奕龙形容他“声音很好,单听声音你会联想到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后来赖奕龙偶然发现,飞叔竟是一名“渐冻症”患者。

“这事对我触动蛮大,让我觉得自己做的这件事很好”,赖奕龙说,声音平台有个好处是主播不用露脸,可以让很多有才华的人用声音来表达和创作,即使有些人可能身体有种种不便。

用声音做公益创新

对赖奕龙有所触动的,还有另一件事。

2016年荔枝直播功能上线不久,有一天半夜,有个女孩和主播说她想自杀,主播一边聊天拖住,一边找荔枝工作人员。管理层收到消息后,赶紧组织营救,先定位了女孩的位置,然后报警,也找了网警,最后把女孩救了下来。

后来,某网约车平台发生命案舆情时,赖奕龙特地在员工群里讲到这件事。“在任何关系到人命的事上,任何人、任何企业和机构,都责无旁贷,不要说企业做不到,这个本质是创始人和团队的心是怎么想的”。

“我们还用声音做了很多社会公益创新”,赖奕龙介绍,荔枝近年来在公益方面进行了种种尝试。比如,2016年6月至今,荔枝App携手“上学路上”公益组织,邀请各界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讲读故事,录制成音频“故事盒子”赠送给留守儿童。活动发起一周,投稿节目就超过500期,共有1065个荔枝播客参与了活动。

经历了这些事,赖奕龙说,自己的想法也在改变,一开始创业时只单纯想做好一个录音工具,从技术上帮助播客爱好者解决痛点。后来发现,荔枝这个平台可以帮助很多人,“有些人完成了创业的梦想,有些人的心得到了治愈,有些人的人生观受到影响,这也是创业这么多年对我触动很大的一件事”。

学习心得

总书记的讲话我们认真学习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总书记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其中讲到,民营企业家要做到‘聚精会神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要‘练好企业内功’,我们要按照这些要求把企业的发展做好,把技术发展、技术创新做好。

———荔枝APP创始人赖奕龙

南都观察

商人赖奕龙的“草根情怀”

荔枝的创始人赖奕龙,其实是互联网创业圈的“老江湖”。他与“声音”的渊源来自多年前的电台工作经历,但其实,他的事业并不是死盯着声音这个领域,比如,他曾住在富士康工厂旁边数年,只为做一个农民工社交平台。

开创荔枝,终于让赖奕龙的事业离自己听摇滚、收藏收音机的“资深文艺青年”人设近了一点。初面世的荔枝曾以一个白色的调频旋钮界面惊艳众人,也奠定了那时的荔枝FM清新有品、略小众的风格。

在语音平台火热后又进入瓶颈期的2016年,荔枝几经尝试,坚持了UGC(用户生产内容)的模式,与转向PGC(专家生产内容)的几家同行企业分道扬镳。那时,江湖上流传着赖奕龙的金句“PGC是成功,是帮名人出名。UGC是成长,是帮草根成为PGC”。或许是因为这种情怀,荔枝靠直播功能的成功试水,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窗口,全球用户超两亿。

虽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赖奕龙的文艺青年特质已逐渐退归私人领域,但帮草根成为PGC,再次透出他在做农民工社交平台时就拥有的“草根情怀”和底色。

而这种底色,或许正是赖奕龙创业成功的最大助力。赖奕龙说,他相信普通人的才华,相信高手在民间。所以他讲起荔枝主播的故事时,如数家珍。他说,被许多鲜活的人和事打动,让他明白一个道理:产品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服务人“还是要做一些对人有帮助的事,如果我们做一个事业,对社会没有意义、对其他人没有帮助,这个事业是不会长久的,也不会给人带来成就感”。

对“意义”和“价值”的强调,使得商人赖奕龙有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被问及他理解的“企业家精神”,赖奕龙毫不犹豫地回答:“企业家和‘老板’最大的区别就是,‘老板’可能更多是赚钱养家,企业家是在创造价值,小一点对社会,大一点对人类。”

统筹:黄海珊尹来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摄影:南都记者冯宙锋

新闻推荐

“白银时代”真来了?市场或现购房窗口期2018年1-10月,广州一手住宅成交73533套同比微降,专家称一半楼盘降价促销

2018年1-10月,广州一手住宅成交73533套同比微降,专家称一半楼盘降价促销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