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班里,特殊孩子学做烘焙蛋糕 目前广州已有近20所普通学校开设特教班,特殊孩子可获个别化教育
有特殊孩子的家庭,今后孩子们将能优先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并获得“一生一案”的个别化教育,而普通家庭也会因为融合教育让孩子变得更有责任和爱心。昨日,广州市副市长王东主持召开第二期特教提升计划暨普通学校特教工作会议,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广州欧初文化教育基金会负责人到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小学开展调研。
据了解,近两年,广州已有近20所普通学校开设特教资源班,特殊孩子不仅可以“零拒绝”地随班就读,而且还能接受到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的融合社会教育,未来每个区都将计划开设这样的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班。
已有特教资源班或配备特教老师的普通小学
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小学、聚德西小学、梅园西小学、三滘小学
荔湾区:西华路小学、新东小学、耀华小学、鸿图苑小学
白云区:竹料第一小学、江村小学,金沙小学、人和二小
天河区:天河实验一小、御景小学
番禺区:沙墟二小
花都区:新华中心一小
普通学校配备资源班
让孩子学习生活技能
在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小学,有轻度身心障碍的阿伟(化名)和班上4名特殊孩子正在资源课室上家政课,昨天他的课程是调蛋浆学做烘焙蛋糕。课堂上,一位老师在示范如何打鸡蛋,有孩子看着看着激动得站起来,伸手就想把老师的鸡蛋和碗抢过来,另一位老师则在旁边安抚:“大家先安静地看看,谁表现得好就可以先试试。”孩子们坐回座位,但依然一直嚷着要打鸡蛋,即使课室比平时多了很多“客人”。
与特殊学校以及在普校随班就读不同,这些孩子是在普通学校的资源班上课。与普通课室不同的是,资源班课室布置得像“家庭”:有客厅、厨房、餐桌和橱柜,方便特殊孩子学习生活技能。
据悉,这里的特殊学生不需要封闭教育,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套针对自身需求和能力制定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在需要学习生活技能等特殊需求的时候,他们在资源班上课;而当他们需要学习文化课的时候,可以按照能力进入普通班随班就读。
据了解,该校开展教育融合服务已有3年多。在它的“星星之火”下,海珠区已有4所小学开设了7个特教班,以融合教育的方式培养61名特殊学生。如今,海珠区已率先成立了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对不同程度的特殊学生进行转介。2018学年,该区约70名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参与评量。其中22名留在启能特殊学校,7名转介到普校特教班,20名到普校随班就读,部分儿童由于康复需要延缓入学。
现状
近20家普通学校开设特教班
从海珠区探索可见,不同程度的特殊学生获得了适合自己的教育。为此,广州市第二期特教提升计划现场会在此召开,按照工作部署,更多区域将会以上述方式开展融合教育。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樊群介绍,目前全市在读特殊学生5719人,其中在特殊学校就读的学生3181人,随班就读的学生1847人,在特教班的学生208人,送教上门学生483人。全市各区至少有一所特殊学校,基本满足了全市中重度特殊学生的需求。
硬件有了,也按足政策对特殊学生实行“零拒绝”入学。但如何提升特殊学生的教学质量,让他们真正融合而不是“随班混读”?樊群介绍,提升计划首次提出以普通学校为特殊教育发展主阵地,优先采用普通学校就读的方式,并对特殊教育四种安置形式(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及送教上门)明确分级分类。此外,成立市、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构建广州特色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及IEP实施模式和标准流程,以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广州欧初文化教育基金会对美国加州和台湾地区的特殊教育开展过深入调研,基金会秘书长欧小云把两地在特教方面的先进经验带回广州,并已协助多个区域建立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她表示,为特殊孩子提高教育水平并非只给他们入读机会,而是用融合的观念帮助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在美国,特殊学生融合时间超过八成的占62%.65%;在台湾,超过六成的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的资源班和特教班融合学习。
欧小云介绍,如开展融合教育,普通学校应该包含3种教育安置方式,即普通班、资源班以及特教班。为此,近年来市教育局以及基金会一直用多种方式支持和引领普教特教班的建设。截至今年,广州已有海珠、荔湾、白云、天河、番禺等5个区的16所普校开设四种形式的特教班。今年年初,广州把100万市长储备金投入特殊教育,该基金会协助在天河御景小学和花都新华中心一小开展特教一校两班建设,并进行招生招聘和师资培训。目前广州已有近20所普校开设特教班,按照提升计划,未来广州将建成资源教室165个、特教班40个。
难题
特殊孩子难被普校家长接受
在种子学校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小学,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已形成融洽相处的氛围。但在一些新的选点学校,观念还是影响特殊学生就读的“拦路虎”。
据悉,曾有一所普通学校接纳了几名特殊学生。其中一名学生上课走动影响了其他同学,班里一些普通孩子的家长联名要求学校把孩子“赶走”,让学校感到很为难。后来,在社工的调解和多方沟通协商后,学校在校园里腾出另一间课室(并非资源课室),请志愿者或其他特教老师给特殊学生上课。
“实践证明,融合教育可以多方面给普通孩子带来好处,通过与同伴比较,普通儿童更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自愿地帮助特殊儿童时,他们的技能和理解能力都会提高,克服自我中心。而且,人的一生都会走向不同程度的残障,在帮助别人克服困难的同时,普通儿童可以学习将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对普通学生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生命教育"。在融合教育的学校里,明显感受到氛围跟其他学校不同,融合教育是可以培养出爱的小天使的。”欧小云说。
欧小云表示,在美国加州,政府会充分考量双方的平衡,对学校安置方式提供指引。在确定安置方式时有这样一些原则,例如学生是否可能进入普教课程中,学生与非残疾同伴交流的学业性益处是什么,学生在普教课堂上是否产生干扰,以及其他学生的教育是否受到严重损害等。
据了解,除了观念之外,政府的重视程度、特教教师的编制和普校老师的特教水平也是影响特殊教育推进的重要原因。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编制、资金以及教师培训等多方面提供支持。
推进
呼吁各区出台政策加大投入
现场会上,副市长王东呼吁各区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真情投入,在特殊教育的提升上做细做专业。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也表示,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组成之一。目前广东正在起草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参考广州的成功经验以及好的做法,希望把广州特殊教育办成在全省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并走在全国前列的特殊教育。
欧小云建议,未来可以提高现有资源室的利用率,建设多元安置融合学校“三步走”战略。包括在有资源课室的普校配备特教老师,对有需要的孩子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孩子的能力实行随科就读。此外,充分利用资源课室,改变目前特殊学生地段招生政策,相对集中生源和师资进行教学。最后,改变特殊学生延缓入学的招生方式,“智力恢复是不能等的,越小介入,孩子康复的机会越大”。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记者陆妍思报道11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在广州举行。目前全国掀起粤港澳大湾区高密度活动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