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防沉迷需游戏平台、家长和社会各界协力 网易游戏等企业积极完善保护闭环
《我的世界》中国版携手国家文物局,开展“定格历史”系列活动,用游戏还原传统历史建筑。
资料图片
近日,我国首部由儿童自己编制的《儿童网络安全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第五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2018年儿童互联网大会”发布。《报告》显示,在玩游戏时长的调查中,各地儿童调研员发现:大部分少年儿童主动玩游戏的时间每天能够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但也有少部分少年儿童在每天两小时以上,而超过两小时以上的群体主要是初中生。
多年以来,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不断推出新举措,以加强针对性的管理和引导。这些措施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除了完善监管体系之外,游戏平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和通力协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长须做好榜样进行有效教育与引导
早在13年前,游戏产业迎来第一次爆发期时,游戏行业的“未成年人保护”议题就曾经引发各方热议。
资料显示,2005年,防沉迷系统首次在国内推行测试。不久以后,它开始在当时市场上最活跃的11款网络游戏中试运行。网易游戏是当时最早快速作出行动的厂商之一,其旗下产品《大话西游2》和《梦幻西游》电脑版,较早严格部署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至今,网易的全线端游产品仍执行着防沉迷机制。
根据不同的游戏时长,网易会对未成年用户进行频次不同的警示推送(玩游戏累计3小时以内每1小时警示一次;玩游戏累计3小时至5小时每30分钟警示一次;玩游戏累计5小时以上,每15分钟警示一次),以及对收益进行梯度降低(玩游戏累计3小时至5小时收益减50%,玩游戏累计超过5小时收益降为0)。这一举措,改变了未成年人对游戏的使用习惯。
事实上,关于未成年人迷恋游戏问题的讨论并非一个新事物。对于“青少年与网络游戏”一事,国内存在两种声音:一方主张彻底切断未成年人与互联网的联系;另一方主张利用更灵活细致的方式,通过差异化管理和防范制度的完善,塑造更加健康、有利青少年成长的网络环境。
“在面对"未成年人和网络游戏"这个问题上,宜疏不宜堵。”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张海波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善用移动互联网这个工具与孩子沟通,是当代一些家长亟须补上的一课。
当下,面对网络游戏“与家长抢孩子”的现象,采取各种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游戏的声音不在少数。“禁止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游戏本身存在一定的娱乐功能,家长们需要认识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张海波如是说。
对于有些未成年人喜欢网络游戏的社会现象,张海波认为,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游戏的设计满足部分人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与现今不少手机端游戏比较善于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有关。
“人的需求和本能包括:求新,即好奇的本能;求安全,即畏惧的本能;求关注,即获得爱、友谊等的本能;求赞扬,即获得成就感的本能。”张海波表示,“外界的诱惑永远存在,光靠堵是堵不住的。儿童痴迷游戏,家长堵不如疏。”
对于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玩网络游戏,张海波指出,家长应当避免两个极端:一种是认为网络游戏是“洪水猛兽”,家长把持网络的控制权,绝对不让孩子有机会接触网络游戏,这反而可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另一种是放任“电子保姆”控制孩子,直接把手机、网络游戏扔给孩子。
张海波表示,过度控制和过度放纵的教育方式都不可取。“更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自己首先不能当网络游戏沉迷者,其次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引导。”他说。
科学研究显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与家长自律会对青少年的网络使用习惯包括游戏情况形成重要的影响。家庭依恋中的焦虑性得分越低、亲和性得分越高,网络游戏过度使用的程度就相应地会越低。因此,家长通过加强亲子关系中的亲密度,引导孩子健康适度游戏,很大程度上也将对孩子的游戏情况产生正向影响。
游戏企业自律
应成“防沉迷”基础
“想要防止未成年沉迷游戏,游戏企业应当从游戏的设计和整体的用户管理方面做到自律。”艾媒咨询CEO张毅如是说。
业内人士指出,游戏企业需要主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那些拥有海量用户的游戏行业龙头企业更应当如此。
对网易游戏等行业龙头企业来说,这个课题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内部。它们逐步打造起一个覆盖游戏时长管理与限制、消费提醒及限额、甚至封停账号等关键流程的闭环,且仍在不断迭代这一课题新的解决方案。
笔者从网易游戏了解到,2005年首批上线防沉迷系统只是一个开端;2010年,网易游戏开通“家长监护工程”,经由网易游戏确认监护人的身份和游戏信息后,可为家长提供包括限制未成年用户每天或者每周玩游戏的时间长度,限制玩游戏的时间段,统计游戏在线时间情况,或者封停游戏账号直到子女成年等服务。
“家长监护工程”让网易游戏的“防沉迷”系统不再局限在未成年用户与冰冷的机器对话,它将限制的对象从“儿童—机器”细化到“父母—子女”,游戏时长和时间段的控制让负责任的父母们可以有效管理子女的游戏状态,而定制化的服务留出可供商议的余地,也有利于父母打开与子女交流的窗口。这样,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问题从整个社会层面落进家庭生活。
此外,实名注册是网易游戏保护未成年人策略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网易游戏实行“实名注册”,玩家在充值前必须进行账号实名登记。对于未实名注册的用户,将无法进行游戏充值和消费。
另外,除了在游戏的充值页面标注“适度理性消费”提示之外,网易游戏也严格对每次充值的金额进行限制。接下来,网易游戏将探索对实名注册信息中未成年人的身份数据进行筛选获取,研究通过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账号匹配不同的消费限制,进行差异化管理。
网易游戏还将通过游戏内容的升级和功能游戏的实践,例如引入具有教育功能的沙盒产品《我的世界》中国版、需要玩家通过编程进行通关的教育类功能游戏《极客战记》(美国CodeCombat)等,推出更多寓教于乐的游戏产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网易游戏的行动结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技术限制、家长监护到内容升级。这套体系以技术平台为基础,扩展至家庭服务、用户沟通,将未成年的游戏玩家和家长、游戏企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构建出一个严格防范的管理体系。
在谈到“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话题时,多名行业专家都频繁提到了“企业自律”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些龙头互联网企业,其产品和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因而理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保护未成年人、关爱儿童健康等方面提出更多、更严、更具创新性的措施。”张海波说。
撰文:叶丹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朱晓枫)28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在广州会见越南财政部部长丁进勇率领的代表团一行。林少春首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