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在孩子心中种下公益种子

羊城地方 2018-11-28 10:30

执信中学“Show Your Love”慈善晚会现场

文/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图/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羊城渐寒,校园暖意正浓,延续了16年广州执信中学的慈善活动“Show Your Love”于近日举行,学生们通过募捐、义演、义卖等形式为重症患儿筹集善款,奉献爱心。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通过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公益慈善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芽,学校、家庭、社会的面貌也悄然发生转变。

执信中学:

慈善晚会坚持16年

广州执信中学慈善晚会是广州市起步最早、形式最为新颖丰富的学生慈善活动,至今已坚持举办16年,活动组织者、执行者、表演者均为学生。16年来,“Show Your Love”慈善活动已帮扶白血病患儿、自闭症患儿、盲童等多个群体,今年的主题是帮扶两个“重症贫困家庭”。

23日晚,第十六届“Show Your Love”慈善晚会在执信中学奉恩堂举行。街舞社、戏剧社、音乐社等社团表演精彩纷呈,学生亲手设计制作的拼图、图章、浮雕作品在晚会上拍卖。晚会上透露,系列活动通过募捐、拍卖和义卖共筹得善款33305元人民币和100港元,全部善款将捐助给重症儿童。“看到学生们这么有爱心,我非常感动。”晚会现场,“广州好人”冼玉华通过视频分享了她长期坚持参与志愿活动的感受,并鼓励学生心系慈善,服务社会。

“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微弱,但我们希望能让同学们关注到平日里不曾看到过的社会角落,培养大家的社会责任感。”高二(13)班的董一梦同学告诉记者,这两个贫困家庭虽然生活艰辛,但乐观向上,同学们深受感染。“我们高中生马上就成年了,也要担起社会责任。”

高一学生黄斯锴参与了慈善晚会演示文稿和视频制作,她表示,在活动中她全情投入,感受到了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获得感,希望明年能继续参与活动,把这份爱心传承下去。

广州中学:

校园艺术节加入公益元素

记者了解到,校园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是广州众多中小学多年来坚持开展的活动,但近年来,不少学校在这些活动中加入慈善元素,丰富了这些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内涵。

今年,广州中学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也首度加入了公益的元素,让同学们通过艺术去支持公益活动。除了表演,广州中学团委组织了两支队伍在现场进行摆摊义卖。

广州中学家长徐女士告诉记者,平时想带女儿去做公益,都不知道去哪,也不知道广州有哪些公益机构,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为了让同学们能够直观全面地了解广州的公益组织,成为益动广东的劝募使者,为优秀公益组织募款,广州中学还邀请了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宜居广州、恭明中心、碧心基金会、广州市金丝带、绿网等公益组织来到现场,向同学和家长们分享自己的公益理念,同时,在舞台两侧设置咨询、义卖摊位以及图片展,让学生与家长都能零距离地接触公益。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每年都会举办嘉年华活动,学校也将嘉年华的摊位进行拍卖,筹到的款会拿出来捐给不同的机构,去年捐给了“爱心午餐”项目,同时也会留作校内助学金之用。

省实附中:

利用迎春花市开展爱心义卖

省实附中利用迎春花市开展爱心义卖,今年也走进了第4个年头。2015年2月,省实附中志愿者参与博雅义卖档口的爱心义卖,捐助对象为四川大凉山失学儿童。2016年2月,省实附中“玉兰”志愿者服务队与广州伟博儿童福利基金会合作,首次以学校名义在越秀花市开展爱心义卖,募得善款6.1万元,用于资助白血病复发儿童黎添宝,帮助他完成了骨髓移植。2017年2月,省实附中“玉兰”志愿者服务队在越秀迎春花市举行爱心义卖,所得善款8.1万元由广州慈善会接收,用于“重病贫困儿童资助项目”。

三年来连续参与花市义卖的省实附中初三钟梦岚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花市义卖,既是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荡涤心灵提升自我的过程。在一次次推销中,我们学会了说话的技巧。我们为表演节目招徕顾客的同学递上矿泉水,寒冷的冬天,花市却很温暖。在病魔面前,人或许很渺小,但是积沙成塔,滴水穿石,当我们一起努力,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能帮助他们战胜病魔。”

广州:

20所小学开展“知善课堂”

记者了解到,广州不少小学,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了许多有特色的活动,并着力培养孩子们的仁爱、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天河区龙洞小学2018年举办了“慈善为民,慈善在身边”端午节实践活动。六年级师生邀请了在学校就读的广州市福利院的孩子参加,希望能通过活动,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尝粽子,传承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感受到身边的关爱。

海珠区龙潭小学2014年起推行“乐善教育”,并通过课程、研学及慈善实践活动将乐善品质根植入学生心灵,同时还形成了校本课程《“乐善”育人》,让孩子们从一些“善”的实例中了解善的含义。在“日行七善”的乐善教育熏陶下,学生走进图书馆、敬老院、社区服务中心成为志愿者,更在一言一行中成为“善”的代言人,由此影响着整个村容村貌。

荔湾区何香凝纪念小学同样利用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将何香凝先生的崇高品德和精神根植于教学日常和活动中,利用何香凝先生诞辰等纪念活动,引入慈善,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仁爱、助人的高尚品德。在今年纪念何香凝诞辰140周年活动上,学生们用行动来传承和纪念“香凝”精神,动手画画、制作插花作品进行义卖,所得善款全部捐给慈善组织。

读一本慈善书、上一堂慈善课、做一件慈善事。记者了解到,从今年7月开始,广州市民政局、教育局开展了“三个一”系列活动,在孩子心中播种“慈善的种子”,让孩子对慈善事业有了解、有参与;并通过孩子带动其家庭共同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推动广州市形成“家家有善念,人人有善行”的良好家风建设。

“慈善读本进校园”活动于今年9月至12月在超过20所广州市内小学开展“知善课堂”,结合慈善读本内容,切合小学生日常生活设计课程,教导学生善待他人、友好互助,让“善”真正扎根于学生心中,厚植到校园、生活的每个细节。

新闻推荐

第二届中国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开幕

南都讯记者朱蓉婷第二届中国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将于11月29日—30日在广州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国际组织、政府机构、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