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如果基因编辑宝宝诞生,意味着什么?

羊城晚报 2018-11-27 13:21

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世界艾滋病日”前,一则“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据媒体报道,这一消息是研究人员本人口头透露,但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如果这样的婴儿真的诞生,到底意味着什么?11月26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市传染病研究所李锋博士。

修改CCR5基因不能完全阻断感染HIV

根据媒体报道,研究者修改的是CCR5基因蛋白。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基因呢?李锋解释,HIV病毒要进入人体细胞,就像一个“侵略者”要“入侵”一个“屋子”,需要先进“门”,“门上”有三个“钥匙孔”,“钥匙孔”就是细胞表面的蛋白,称为HIV感染的受体,第一个主钥匙孔是CD4受体蛋白,第二个钥匙孔是CCR5共受体蛋白,第三个钥匙孔叫CXCR4共受体蛋白。病毒打开任何一个钥匙孔都无法进入,只有同时打开CD4和CCR5组合,或CD4和CXCR4组合,才能成功入侵到细胞内部。

这一次被基因编辑的是CCR5共受体,也就是说,第二个“钥匙孔”被破坏了。事实上,在自然界里,欧洲就有一部分人群的基因中是天然CCR5缺陷的,“这类人群天然缺失了CCR5上的32对碱基,也就是说,他们天生就是关闭了HIV病毒入侵的第二个钥匙孔,但是这种CCR5突变体还在体内承担其他功能。”李锋说,全球首个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就是因为在骨髓移植时移植到了一名天然缺失CCR5蛋白中32对碱基的捐献者所捐献的骨髓,让他的HIV感染治愈了。至今,全球也仅此一例。

李锋表示:“通过细胞自身的修复机制将打断的基因重新连接起来,这种修复过程是不准确的,通常会造成序列缺失,也可能增加,产生的这种突变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人为创造的。”

李锋进一步解释,即使是CCR5被破坏,也不能完全防止HIV感染,因为HIV病毒还可以通过“攻克”CD4和CXCR4受体组合进入体内。也就是说,目前研究团队即使修改了CCR5,也依然有HIV感染的风险,并不能保证文中提到的两个个体在未来不被HIV感染。

此外,李锋还指出,目前人CCR5的已知功能中最主要的是和HIV感染有关,但人类CCR5还有其他的功能(已有研究还没有证实的),被修改和编辑后,潜在的风险是不能预测的。

基因编辑婴儿或无正常的免疫功能

此外,还有一种风险来源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本身——理论上,这种技术发生“导航”不严谨、识别错误的几率很大,很可能错误地编辑了不该编辑的地方,这也是大家常说的“脱靶”。“脱靶”的风险是不可预测的。李锋举了一个例子,2013年他曾在实验中使用这个技术制备了12只基因敲除小鼠,出生时都存活了,但十天后就死亡了11只,一年后,仅剩的1只脖子上长了很大的肿瘤,他对这个技术的安全性非常担忧。

李锋说,其实还有第三种风险:“此事对学界和伦理的挑战都非常大,也就是为什么人们说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了,你无法想象以后会不会有人找到其他基因,比如智商基因,进行基因编辑后,是不是有的人群可以更聪明,有的会变傻?”

如果基因编辑的孩子真正诞生,成长中会有什么样的风险?李锋对此持保留意见,他说,能够顺利长大是最重要的,CCR5基因的全部功能丧失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对人的发育过程中产生哪些作用,目前都是未知的,也无法预测,因为是全新的。

李锋援引1998年一项在小鼠身上开展的实验结果,CCR5完全缺陷的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清除李斯特菌的能力降低,T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小鼠的免疫系统被扰乱了。”李锋说,如果放在人身上,这个人就没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如果他生病了,对他的救治和正常人是不一样的,他今后的生存风险较大。

新闻推荐

“爬楼族”为拍靓片彻夜守机位

26日16时许,头一晚只睡了4个小时的小蔡拿好装备,出发占位,目的地是一栋高层住宅。小蔡是高位摄影发烧友,又叫“爬楼族”。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