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温暖书吧,它是孩子们的启蒙之地,它是外来务工人员精神乐园…… 品读海珠 让我们一起寻找最美图书馆
■素社分馆颇有“文艺范儿”。
■在海珠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小朋友在享受阅读和手工的乐趣。
■昌岗分馆被称为“海珠区最袖珍图书馆”。
【开栏语】
读书使人更自信,家门口的图书馆令社区的文化气息更浓。
目前,在打造文明广州的进程中,“书香广州、社区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建设图书馆和图书室,已经成为广州各街道的文化设施标配,无论是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和分馆建设模式,还是共建、联办模式等,都在培育社区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闲暇时间等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广州提出,到2020年将建成“图书馆之城”——全市有超过160座图书馆,每8万人就有一座,出家门步行15分钟就能到;每个街镇至少有一座图书馆,加上各区图书馆,每千人能拥有37.5平方米的图书馆面积。而且,这160座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
不知您有没有留意到,广州许多街镇中已经设了“小而美”的图书馆。那么,这些图书馆在功能呈现、发展模式、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有什么经验?为此,新快报社将发起举办“寻找最美社区图书馆”的报道活动,欢迎您参与其中。
海珠区这么大,竟然只是个岛——海珠区被称为“海上明珠”,是广州市唯一的岛区。而文化气息浓厚,则为这颗明珠增添炫目的光芒。在海珠区,有着区级、街镇级的图书馆共计17座,已经成为文化海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图书馆中,有的已成为孩子们在义务教育以外的启蒙之地,有的成为“温暖一条街”的“书吧”,有的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乐园。品读海珠,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社区里的最美图书馆。
17座图书馆形成了“书香海珠”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海珠区有高耸入云的广州塔和壮观的琶洲会展区。在与珠江新城隔江相望的南岸,除了打造成为广州新经济引擎的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由广州塔和新的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广州博物馆、广州科学馆等组成的“岭南文化广场”也将成为广州城市文化新名片。其中,坐落在海珠湖以北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以及选址于“小蛮腰”以南的广州美术馆均计划于2019年完工。
海珠区打造“图书馆之城” 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海珠区以常住人口来作为依据,目前按160万人计算,2020年实现18个行政街的图书馆分馆达标,让家门口就有阅读好去处。而目前建成的17座总馆和分馆异彩纷呈,形成了“书香海珠,汇流成河”的势态。
三种类型的图书馆各具特色
海珠区有哪些图书馆?对此,海珠区图书馆馆长郭应佳介绍,海珠区的图书馆有3种类型:一是区级图书馆,包括海珠区图书馆和海珠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二是街道分馆,有华洲分馆等9家;还有一种是企业合作分馆,包括了020创新实验室分馆等6家。
这些图书馆各有特色。如赤岗分馆,是儿童绘本主题图书分馆,图书以中外获奖绘本、儿童漫画、畅销儿童读物等优质图书为主;瑞宝分馆建于大型社区内,藏书丰富;兴仁书院分馆由海珠区龙潭村兴仁书院改建而成,每月定期举办亲子故事会、电影放映会、手工体验课程和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是外来工子弟业余生活和学习的欢乐天堂;海珠湖分馆是海珠区图书馆与海珠湖公园合作共建的图书分馆,环境优美;鲁思服务点,是与创意园区合作共建的图书分馆,一杯咖啡,一本书,正是三五知己畅聊的好去处;中国银行海珠支行分馆是与银行跨界合作共建的图书分馆,图书以经济类主题图书为主,市民去银行办事时不妨来这里读书。
三方共建是建图书馆新模式
“建馆模式有3种,一种是区或街道自建的,一种是由区图书馆、街道、社会资源三方共建的,第三种是与企业合建的。”郭应佳介绍。
以素社图书分馆为例,该馆是由海珠区图书馆、素社街道、海珠区瑶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瑶溪公司)三方共建,它们分别负责提供图书、场地和进行运营。瑶溪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敏介绍,三方共建是一种新模式,它与政府购买服务不同,在满足街坊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以外,还要进行商业化运营。目前,该图书馆销售一些简餐、文具,接下来等培训室、影视室等装修好以后,会引入更多有偿服务。
郭应佳认为,与企业合办分馆是推进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模式,对不管希望扩大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还是希望扩大人流量和收益,都十分有利。比如万胜分馆,位于地铁万胜围站,交通方便,这是首家图书馆与地铁公司合作共建的图书分馆,地铁主题文创产品奇趣多样,与琳琅满目的图书相得益彰。该分馆经常举办插花、摄影等适合年轻人的高质量主题活动,场场人气爆满。
据介绍,2018年截至11月5日,海珠区图书馆累计进馆人数达83万人次,注册读者15496个,外借图书94.5万册,同比增长31%。按计划,海珠区2019年计划新建分馆/服务点6个,预计可增加面积4800平方米。
3.0版图书馆是公共服务空间
在图书配置上,海珠区图书馆各分馆各有侧重。万胜分馆更希望配置交通、旅游和广州历史文化方面的图书,创意园区的分馆则要求多些财经和网络方面的图书等。为配合打造文化品牌,海珠区也着重于本土阅读,投放更多与区域文化相关的图书。
对于图书馆的建设,郭应佳认为,最早的图书馆主要有借阅和自习的功能,为1.0版本;2.0版的图书馆是以文化交流、文化活动为主的文化空间;至于3.0版的图书馆,他希望是城市的公共服务空间,它的服务边界会比现在更丰富、更深化。
■街坊与图书馆的故事
●海珠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有些孩子搬到其他区
仍来这里借书”
作为直属馆,海珠区少年儿童图书馆20米长的落地玻璃窗十分惹人注目,窗外是成排的高大的羊蹄甲树,街景充满诗情画意。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时,刚走进图书馆,就感受到浓郁的文艺气息。
该馆所在的樱花街位于海珠区赤岗街辖内,已经在附近社区居住了近20年的左先生(化名)见证了这座图书馆的“诞生”。他告诉新快报记者,他刚搬到这里时,附近只有一座图书馆,委身于超市之内,后来那家超市倒闭了,图书馆也撤了。“2007年,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海珠分馆在这里开馆,有两层,经常放电影,还可以玩iPad、亲子一起看绘本,附近社区内很多孩子都曾来这里‘玩’过。我印象最深的是该馆曾举办过粤剧讲座,由年轻演员现场教孩子粤剧知识。后来由于市少儿图书馆搬到广图旧址,海珠分馆也于2015年撤了。当时许多街坊都很不舍,足足等了两年,终于等到海珠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于2017年开馆。10年了,孩子们如同街上的羊蹄甲树一样,长大了不少。街区的文化气息浓郁了,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也成型了,他们记住了樱花街,记住了本土文化。现在,附近不少中小学生放学后就会来这里做作业,有一些孩子搬到了其他区,现在仍会来这里借书。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座图书馆就是义
■统筹:新快报记者张小奋■采写:新快报记者邓毅富朱清海■摄影:新快报记者毕志毅 邓毅富张小奋
新闻推荐
市民可在家门口买到贵州原生态绿色健康食材 超市设直销展柜 现在还能试吃
不少市民选购瓮安县绿色农产品。信息时报记者卫静雯摄信息时报讯(记者卫静雯)想品尝正宗的贵州黄粑吗?试过瓮安油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