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建构中寻找经典的意义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日前,在“文化自信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丛书首发式暨“共和国七十年文学经典研究丛书”选题论证会上,南京大学丁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程光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勇教授、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等专家学者对于“共和国文学”与当代文学史的关系,当代文学的经典化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共和国文学』的整体性
张福贵【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以文学方式参与社会进程
在新的文学史观下,来选择经典、确立研究视角和评价基础,这是首当其冲的。共和国文学70年,阶段性的差异比较大,如何凝练共和国文学精神需要进一步琢磨。
其实共和国文学精神,从客观的角度、历史的叙述来说,是泛政治化的文学,具体来说是以文学的方式积极参与社会进程。既然“共和国文学”是一个宽泛的、有差异性的界定,就不必把一种固定不变的尺度和精神贯彻到经典选择和经典评价中,而是就事论事、就人论人、就作品论作品,以一种政治理性、学术理性来衡量,这样的文学研究经典才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刘勇【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关注对“共和国文学”的阐释
“共和国文学”不同于以往的编年史、断代史,是全新的概念,有全新的内涵:①“共和国文学”是一个整体的、具有一定独立意义的概念。它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全新的内涵体系而不是时间叠加的文学史的延伸。“共和国文学”是与共和国的发生、发展、变革融为一体的,与共和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是研究文学如何与共和国休戚与共、同甘共苦、荣辱同在。共和国在国内外的发展大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共和国文学及其研究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共和国文学”虽然是一个独立的概念,但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烈的时代感召。“共和国文学”不是单纯的断代概念,而是对全新历史的书写,是对时代发展的书写。共和国以往的历史、以后的发展都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甚至世界上很多人的命运,我们有责任关注对此的文学书写与经典阐释。
李遇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新的命名表达不同的观念
关于“共和国文学”“当代文学”等概念的选用,不同的概念有其存在的意义,一个新的命名,表达了不同的观念和想法。共和国文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人民性,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是现代文学转变到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的逻辑。在人性、人民性、人类性综合的框架之内,也许可以帮助弥合前三十年和后四十年的断裂,更多地看到共和国文学的总体性。
经典的标准与建构
李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副主编】:经典的三个标准
关于如何界定经典,界定经典的标准有三个,一是长效性,能否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二是普遍性,能否被所有的人接受;三是完美性,就是艺术上的考量。
吴周文【扬州大学教授,原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历史标准与美学标准
“经典”这个词实际已经泛化了,应该如何判别经典,从文学批评来讲是有确切的方法的,就是以历史的标准(思想内容)和美学的标准(艺术)两个方面来考察。这个标准不受历史的限制、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其他种种因素的限制。
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注意经典的两个性质
研究当代文学,绕不开经典这个话题。需要注意经典的两个性质。一是经典的相对性。对经典这个概念进行去魅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将经典过于神圣化,可能会产生一种虚无主义、对当代文学拒绝的态度。不妨将经典视作一个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不需讨论有没有经典;经典已经形成,只是每个人对经典的认识和看待经典的标准不一样。二是经典的历史性。经典应该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产生的经典,而不是超越所有时代的经典。
哪些因素影响了经典化的进程,是关于文学经典生产的理论问题,应进一步更准确地阐释。关于文学评奖,还应考虑世界文学奖、国内官方文学奖、民间文学奖几个维度。除了大众传媒、科技发展对经典化的影响,还应关注影视改编对经典化的促进。除此之外,还要补充文学接受史方面的研究,文学的高度有的时候是读者决定的,例如上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的读者就对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刘晓明【广州大学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二级教授】:不断地被介入是意义的生成过程
关于如何界定经典,或许可以从作品的发生性、生产性、参与性来考虑。一部作品,可以不断被后人阅读、批评、改编、参与进去,才构成其经典的地位。一部作品不断地被后人所介入,是一种永恒的意义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品不断地被重新理解、重新建构,才具有一种长效性。在某个时代被批判的作品重新参与到批评和理解的视野里面,也有可能会重新变成经典作品。
朱国华【华东师范大学文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选择成就经典
“经典”是被这个时代认为最好的作品,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局限于我们的知识结构、情感结构,似乎没有能力发现这个时代的“经典”。实际上,大部分时代的人都选择和成就了该时期大部分的经典。
“粤版好书”呈现文化自信
11月18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化自信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丛书首发式在广州从化举行。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朱仲庆副院长认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提出“文化自信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丛书等重点选题,很好地把握和回应了坚定“四个自信”的要求,真正做到了用优秀的出版物来涵养文化自信。他期望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能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紧紧围绕中央有关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深度挖掘新选题,为夯实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出版更多具有广东特色、广东风格、广东气派的“粤版好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唐永亮社长回顾了“文化自信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丛书从策划论证到编撰出版的过程。这套丛书获得2017年广东重点出版物暨“百部好书”资助,入围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18年广东省原创精品出版项目,在文学研究领域和广东出版业界写下了厚重的一笔。他表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今后一定会在出版“文化自信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丛书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作出新的贡献。
丛书的三位主编蒋述卓教授、陈剑晖教授、贺仲明教授分享了丛书策划过程中的思路,强调了丛书的主旨。中国传统文化始终贯穿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中,体现在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身上,融汇在他们的血脉里。丛书以“文”的传统、家国情怀、浪漫主义、汉文字、天人合一等传统文化观念等角度切入,呈现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
本次会议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黄红丽总编辑主持。
新闻推荐
广州从化警方通报一起交通事故 大货车超载并闯红灯 导致两女警一死一伤
羊城晚报讯记者张璐瑶、通讯员从公宣报道:周日一大早,广州从化区公安分局两名女民警在执行公务途中不幸遇到交通事故,结果一...